第2部分 (第1/4页)

我发现萨拉在控制不住地哭,根本无法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这还不是最糟的,当她哭着告诉我她的姐姐海彤诊断出了癌症,而且情况不太好时,我惊呆了。

突然间一切都不同了,对考试的担心已经不重要了。亲情立刻占据我的脑子,在中国,对亲人的保护比什么都要紧。

萨拉终于平静下来和我交谈,我努力地安慰她:现在的治疗比以前先进很多,而且并不是说人人害怕的病就一定意味着死亡。

海彤,是姐姐、妻子、母亲,一个坚强独立的努力工作的人——没有人会想到她会得这样的病。萨拉任何时候都可以打电话给她寻求她的意见,她对我们的交往以及生活也一直很支持,尽管我是个外国人。她的品质和力量显露无遗,尤其是我们看到的手术之后的一系列治疗中她的奋斗历程。 即使在生命最危险的情况下,她也面带微笑地说话,有的时候她比我们这些周围的人都坚强。我永远无法想象她在医院那些漫长的日子里都想了些什么(当然这本书会告诉你),但显然她从未失去内心的力量和决心,去战胜病魔重新康复,去重新回到丈夫和儿子身边。她愿意将自己的全部经历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希望,海彤的经历和她战胜疾病的勇气能够给大家力量坚持住,相互鼓励,证明我们能够战胜一些看起来让人感到绝望的困难。

海彤给我们所有人鼓舞,愿这本书也带给您启示。

Chris(中文名何启生,张海茵的丈夫)

张海茵(英文名Sarah,作者的妹妹,即文中的洪小缨)

2006年11月18日

自序 感谢信(1)

谨以本书——

献给活着的、正在面临死亡的或者已经逝去的一切众生;

献给已经去世的我的病友的在天之灵,愿你们安详无痛苦;

献给正在与病魔抗争的我的病友,愿你们坚强无恐惧;

献给活着并且渴望健康的人们,愿你们的生命充满智慧;

愿所有的生命快乐,富有成果而没有烦恼。

《子宫》是一本“情”书,是我写给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医生、我的护士、我的病友,以及所有我爱和爱我的人的“情书”。

从2004年5月我被确诊患宫颈癌到四个疗程的化疗,到年底发出五六张病危通知书,再到2005年春节前夕出院,以及之前与随后的日子,我要感谢的人不计其数,我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因为那样的话,这封感谢信就会成了花名册。

有句话叫“大恩不言谢”,当面我可能只会说“谢谢”,但是在书中我却可以用文字表达我无尽的感谢。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

尽管重新回忆我所经历的一幕幕,的确让我苦不堪言,尤其是写作之初,我多少次停下来,离开电脑,用儿子的小手帕掩面痛哭。但为了儿子,为了我自己,为了那么多让我重获新生的人们,我决心要写下去。

我要感谢在我患病及治疗期间,给我关爱、给我力量的人们。

感谢父母在给了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善良、坚强的性格,并因为这份善良与坚强,让众多支持我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和我一起打赢了这场和病魔的争夺战。

感谢儿子,我的心肝宝贝,你用你那不被世俗浸染的纯净的双眸啊,告诉妈妈什么是简单的快乐;如今,你用你稚嫩的肩膀承担了妈妈的生命,你让我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无法割舍。

感谢家人,我的丈夫、姐妹,还有所有为我担忧、给我关怀的亲人,是你们不惜一切代价的抢救和无微不至的护理,才让我活到今天;你们的温情让2004年的冬夜不再寒冷,让空气变得温暖。

感谢朋友,从一开始得到诊断证明,我的朋友就跟我在一起,跟我一起面对、一起承受。你们不仅给我物质上的帮助,还给我精神上的鼓励,也是你们的支持让我完成了这本书。

感谢医生、护士,是你们积极、及时的抢救,才让我渡过鬼门关;我们精诚合作,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感谢我的病友,甚至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病友,其实我更愿意称你们为战友,在这场持久战中,我们彼此温暖,相互帮助,化解一层层不幸的阴霾。

感谢陌生人,献血者、机长等等,你们在无形中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

感谢新生,让我体会了柔情,享受了温情,让我认识了生命,让我听到内心,让我懂得表达,让我认识到,最值得珍惜的是当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