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谢谢孙姐姐。”娟娟甜蜜蜜的叫道。

孙俪瞧了瞧不说话装深沉的杨小阳,和娟娟一见如故的坐在大厅沙发上亲热聊天,正好给杨小阳偷香窃玉偷窥的机会。

温暖的海岛就是好,孙俪穿着一条白色的花苞裙,小礼服感觉的抹胸款式,别出心裁的在左肩肩带下订了黑色的大扣子,妩媚和干练中又有俏皮的感觉,不像开公司的女强人,而是如一位邻家的大姐姐。显然,孙俪特地考虑过,不想让学弟学妹感觉疏远。

四位大人很快从宾馆房间里下来,客气的表示麻烦孙俪了。孙俪的说话和笑容亲切不失分寸,连道自己是晚辈,让长辈在这里过得愉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为满意的父母们毫无二话,这笔旅行团的业务立刻选择孙俪的“恰如旅行社”。

“孙姐姐和董猪,董炳金熟悉?”吃饭的时候娟娟问道。

孙俪轻轻一笑:“是啊,他比我低三届,我毕业那年他入校,我们是老乡还是中学的校友。”

“哦。”娟娟又问,“你怎么来海南了?”

孙俪收敛了笑容,杨小阳看见她的眼神中有着怀念的黯淡,

“我是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是我的本行哦。”

小人精娟娟听出孙俪不愿意提及往事吐吐舌头岔开话题,杨小阳倒是心头一动,孙俪分明善于制造气氛,小小的一颦一笑便控制了旁人的感情,好生了不起!

饭桌上,孙俪歉然表示假期里旅行的人多,她只能安排他们到后天的团队里。杨妈妈一面说不介意一面奇怪旅客既然多为什么反而要等一天。

孙俪解释道:“后天有‘恰如旅行社’自己的团队,我断然没有想赚钱到了把叔叔阿姨们转卖出去的地步。”在座的众人欢笑的同时都感谢孙俪的好意,再不为多耽搁了一天而不快。杨小阳再次敬佩学姐好会说话,这份轻轻松松的精明是别人学不来的天赋。

第二天,孙俪应杨小阳的要求带他们游览了海瑞墓园。

冒着此时国土最灿烂的炎热,杨小阳从海瑞墓园的正门进去,首先看见一座三节石牌坊,正中一节上方横刻着“粤东正气”红色阴字。以花岗岩石铺砌的100米墓道为中轴线,两旁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石狮、石龟,墓道直伸向墓石,中间还有三道石牌坊。整座墓园在寥寥无几的游人中显得庄严肃穆。

海瑞墓前有4米高的墓碑,用整块石雕刻;圆顶高3米的主墓用当地的火山岩石,全部按照八封布局堆砌而成,杨小阳毫不怀疑制作精巧的海瑞墓体现了海岛人对一代名臣的怀恋与景仰。他在海瑞墓室后的“扬廉轩”站了好一会儿,看着海瑞所著的对联发呆。这幅对联是:

三生不改冰霜操

万死常留社稷身

杨小阳之所以来海瑞墓是受了言论的蛊惑,从文革时期大红大紫后大批大骂的“海瑞罢官”到现在们辱骂的海瑞逼死女儿,仿佛这位在当时就名满天下的名臣铮臣是沽名钓誉的奸人。想想正史上的记载,海瑞出殡那天南京城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到如今反倒批驳为古怪、偏执、罪该万死的腐儒,不由不令人好笑、叹息。

杨小阳对孙俪讲了他的疑惑,熟知海瑞生平的学姐说道:“海瑞饿死五岁的女儿正史上没有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人姚叔祥的笔记《见只编》中,周亮工的《书影》再次夸大。”

走上贪污道路的杨大勇对一身铁骨的海瑞万分敬仰,骂道:“都是玩弄笔杆的小人糟蹋海大人,小心生孩子没屁眼。”杨小阳深以为然。

孙俪见他们对历史感兴趣,建议大家再到五公祠。五公祠在海口和琼山市交界处,纪念的是唐宋两代被贬职而来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五公祠中最大的建筑为“海南第一楼”。整座楼为全木构建,分上下两层,四角攒尖顶,素瓦红橼。在一楼大厅立着五公塑像,祠里的一副对联很有名: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若追古思今,五公为了信仰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海南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只知有国不知有身”,比现在为了经济利益开拓市场,仿佛局面相同但品质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后他们又去了相毗邻的苏公祠,苏公祠亦称二苏祠,是纪念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祠前也有一副对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道不尽苏家兄弟在天涯海角想念家乡的深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