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 (第1/4页)

1愦酉�锨锓缙穑�钡较艄厮�⊥贰!庇帧都纳�讨裾仁�吩疲骸凹崆狍讨裰Γ�徽扔芯沤凇<挠胛种萆��胁角锷皆隆!保ǔ鲂惑础对铀怠罚�

唐朝的高骈,幼年时就喜欢写诗,词藻奇丽,感情饱满,才华横溢。在李氏王朝(唐朝)后期,要说武臣当中文章好的,高骈是第一个。他的诗集因为战乱,大部分都散佚了。

留下来的,直到现在还在流传。他的一首感怀诗写道: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手持金钺重,身挂铁衣寒。

主圣匡扶易,恩深报效难。

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二女庙》诗: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又有《咏雪》诗:

六月花飘入户时,坐看修竹变琼技。

逡巡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听歌》诗:

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便从席上秋风起,直到萧关水尽头。

《寄僧筇竹杖诗》

坚轻筇竹杖,一杖有九节。

寄与沃州僧,闲步秋山月。

罗昭威

梁邺王罗昭威世为武人,有胆决,喜尚文学,雅好儒生。于厅所之侧,别立学舍,招延四方游士,置于其间,待以恩礼。每旦视事之暇,则与诸儒讲论经义。聚书万余卷,于学舍之侧,建置书楼,纵儒士随意观览,己亦孜孜讽诵。当时蕃牧之中,最获文章之誉。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襞笺起草,下笔成文。虽无藻丽之风,幕客多所不及。又僻于七言诗,每歌酒宴会,池亭游览,廉不赋咏,题之屋壁。江南有罗隐者,为两浙钱镠幕客,有文学。昭威特遣使币交聘,申南阮之敬。隐悉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昭威。昭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曰罗江东。今邺中人士,有讽诵者。尝自为太厅记,亦微有可观。

(出《罗昭威传》)

梁邺王罗昭威,武人世家出身,有胆识,喜欢文学。他喜欢结交读书人,在他的住所旁建立学舍,招请四方游学之士住在这里,以厚礼相待。每天公事之余,便和这些四方来的读书人讲经论道。他收集了一万多卷书,在学舍旁又建置了书楼,让这些读书人随意阅览。他自己也孜孜不倦地阅读,在诸王之中,他的文章最好。他命他的幕客们作四方书檄,稍有不满意的,他便撕碎抛弃,他自己展纸起草,挥笔成文。他的文章,没有词藻华丽之风,幕客多数不如他,他偏爱七言诗,每当歌酒宴会,池亭游览时,都要吟诗,题写在墙壁上。江南有个叫罗隐的人,他在两浙钱镠府中当幕客,很有文才。罗昭威特意派人去用厚金相聘,并表明自己的敬慕之情。罗隐便把他的文章诗赋,都寄给了他,罗昭威读后更加倾慕,并认为罗隐的诗压倒江东(江浙)一带,可以称为“罗江东”。

现在梁朝中的人士,经常有人吟诵。罗昭威曾经自己写过《大厅记》,也有一些可读之处。

赵延寿

伪辽丞相赵延寿,德均之子也,仕唐为枢密使。清泰末,自太原陷虏,耶律德光用为伪丞相,综国事。晋少主失政,延寿道戎王为乱。凡数年之间,盗有中夏,实延寿赞成之力也。延寿将家子,幼习武略。即戎之暇,时复以篇什为意,亦甚有雅致。尝在虏庭赋诗曰:“黄沙风卷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南人闻者,往往传之。(出《赵延寿传》)

辽国丞相赵延寿,是赵德均的儿子,在后唐时曾任过枢密使。后唐清泰末年,在太原失陷时被俘虏。大辽国太宗耶律德光任他为丞相,总管国内大事。晋少主失掉政权,是赵延寿帮助了戎王为乱,数年之间,占据了中原。实际是赵延寿助他一臂之力。赵延寿是将门之子,自幼习武,征战之余,常读文章,也很有雅兴,他曾在辽国相府之中写过一首诗:

黄沙风卷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南朝人知道后,彼此传诵。

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

才名

上官仪 东方虬 苏颋 李邕 李华 李白

好尚

房琯 韩愈 李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