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 (第1/4页)

让我记录下来了。刚才坐朝,我怕有所遗忘,因此怀里揣着玉笛,不时地上下寻找它的音律,不是身体不适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说:“这可是千载难遇的事情啊,愿陛下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吗?”玄宗试着吹奏一遍,其声飘渺旷远,绝非凡响,不可名状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皇帝,并请皇帝给这支仙曲起个名字。玄宗笑着说:“就暂叫它《紫云回》吧。”后来主管乐事的太常卿将这支仙曲收入唐乐大典中,现在还有当年太常府的刻石为证。

汉中王瑀

汉中王瑀为太卿。早起朝,闻永兴里人吹笛,问是太常乐人否。曰:“然。”已后因阅乐而唤之,问曰:“何得某日卧吹笛耶。”(出《传记》)

汉中王李瑀任太卿时,一天早起上朝,听到永兴里有人吹笛,问:“是太常府的乐工在吹笛子吧?”答:“是的。”后来,他因查阅乐曲召唤来太常府的乐工,问:“在某天,你们怎么能够躺着吹笛呢!”

李 謩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发。俄有客于岸,呼舟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记,疑其蛟龙也。謩尝秋夜吹笛于瓜州,楫载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立至。有顷,舟入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出《国史补》)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況,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贴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出《逸史》)

李舟好事,曾经从一处山村野舍中得到一根烟竹,截作笛子,坚实象铁石,送给李謩。

李謩吹笛,可谓天下第一。有一次他与几位客人,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棹一小舟,泛江漫游,吹笛观景赏月。笛声旷远清亮、宛转飘逸。忽然岸上有人招呼,请求登舟同游。李謩他们棹舟到岸边,这个人上船后,请求李謩让笛借他吹一支曲子。这个人吹奏的笛声精妙无比,可让山石破裂,李謩平生从未听到过。初时,吹入散序、中序,笛声已非同凡响。待到进入第三大段——入破时,只见吹笛人呼吸盘旋回转,指法粉碎如雨敲窗。再听笛声犹如千军万马撕杀奔吼,又如雨打沙滩噼罗有声。游赏结束,这位客人离船而去,从此不知下落。

棹船的稍翁,认为这位不速之客很可能是水底的蛟龙啊!李謩有一次在瓜洲吹笛。当时江上舟船很多,人声喧闹。当李謩吹出第一声笛音,喧闹的人声立即停下来。待到吹奏数节后,静谧的江面上似有微风飒飒拂来。稍顷,满江的舟子、贾客,都发出欷殻е���А⑻尽⒈�⒃挂缬谘员怼�

李謩,开元年间是唐教坊首席吹笛手,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超过他。一次,李謩因故请假去越州。到了越州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