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 (第1/4页)

的,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则随天意啊。我就象在浩淼无边的空濛中,眼象耳、目象鼻,不知道五弦琴就是我赵辟呢,还是我赵辟就是五弦琴啊!

箜篌徐月华

魏高杨王雍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为明妃出塞之声。有田僧起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每临敌,令僧起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出《酉阳杂俎》)

魏时,高杨王雍,有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弹的曲子是《明妃出塞》。还有一个僧人名叫田起,能吹胡笳。他吹的曲子是《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征战,每与敌对阵时,都命令僧人田起吹奏《壮士歌》。在这曲胡笳的伴奏声中,崔延伯持戈单人匹马跃入敌阵。

卷第二百六 书一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汲冢书

李斯 萧何 蔡邕 崔瑗 张芝 张昶 刘德升 师宜官 梁鹄 左伯

胡昭 钟繇 钟会 韦诞

古 文

按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出《书断》)

按:上古文字,是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的。苍颉头上长着四只眼睛,能通神明。抬头可以观看到奎星环曲的形状,俯身可以察看到龟甲上的纹理、鸟走过的足迹。他广泛地采集世上众生的图象,美纹,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创造出来了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

《孝经》援引《神契》上的记载说:“奎星掌管文字辞章,苍颉模仿各种图象才创造出来文字。

大 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此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出《书断》)

按:大篆,相传是周宣王的太史官籀创造出来的。有人说:“太史官籀(按:周时史官在殿柱下面侍立,因称柱下史。)首次改变上古文,字,有同有异,被称为篆。篆,传的意思。传播它的道理、规律,可以推及到无穷无尽的事物中去。甄酆审定六书,第三就是篆书。八体书法,第一就是大篆。又见《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都是这么解释的。

根据这些、官府统一制定成册,用它来教授人,称为《史书》,一共收进去九千字。

籀 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出《书断》)

籀文,相传是周朝的太史官史籀创造的。与古文、大篆小有差异。后来的人用史籀的名字称呼它,就叫它“籀文”。《七略》上记载说:《史籀》,周朝时候史官教学儿童的书,与在孔子家墙壁夹层内发现的古文字体不一样。甄酆审定六书时,第二种叫“奇字”的,就是籀文。

小 篆

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出《书断》)

小篆,是秦国的丞相李斯创造的。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字进行了改造,增补。或增或减,或保留相同的,或将它有所变化,创作出一种新型的文字,叫“小篆”,又叫“秦篆”。

八 分

按八分者,秦时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始皇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飞去。(出《书断》)

按:八分,是秦朝时上谷人王次仲创造的。王愔说:“王次仲在古文字的范围内,改造字形,去掉难写难识的笔划波势而成。”汉章帝建初年间,又将隶草改作楷书,字形八分见方,称为标准楷书。始皇帝得到王次仲改革后的文字,见其字形简略,紧急时用它来书写,很是方便。特别高兴。派使臣召见王次仲,三次召见王次仲都不到。始皇帝大怒,命手下人将王次仲逮捕,用槛车押到咸阳。途中,王次仲化作一只大鸟展翅飞去。

隶 书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