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 (第1/4页)

南齐人刘绘,官为南康郡太守。郡里有个人叫郅类,他家住的地方叫秽里。刘绘戏谑地说:“你有什么污秽,而居住在秽里?”郅类反问道:“我不知道孔老夫子缺少什么,而居阙里。”(与字缺同“阙”。)刘绘听了后,非常叹服郅类的辩才。

徐孝嗣

齐仆射东海徐孝嗣修辑高座寺,多在彼宴息。法云师亦萧寺日夕各游,二寺邻接,而不相往来。孝嗣尝问法云曰:“法师尝在高座,而不游高座寺。”答曰:“檀越既事萧门,何不至萧寺。”(出《谈薮》)

南齐仆射东海人徐孝嗣,出资重新整修了高座寺,多数时间吃住都在这座寺里。法云禅师是萧寺的僧人。每天从早到晚,两人各自干自己的事情,两座寺院紧挨着,却互相不往来。一次徐孝嗣对法云禅帅说:“法师您即然身在高座(高座,代指僧人。),为什么不来高座寺呢?”法云禅师回答说:“施主既然在萧家(南齐的皇帝是萧姓。),为什么不到萧寺来呢?”

沈文季

齐太祖之为齐王也,置酒为乐。清河崔思祖侍宴,谓侍中沈文季曰:“羹脍为南北所推。”文季答曰:“羹脍中乃是吴食,非卿所知。”思祖曰:“炰鳖脍鲤,似非句吴之诗。”文季曰:“千里莼羹,岂关鲁卫之士。”帝称美曰:“莼羹颇须归沈。”(出《谈薮》)

南齐太祖萧道成被封为齐王时,摆设酒宴宴请群臣共同庆祝。酒宴上,清河人崔思祖负责整个酒宴的安排布置。崔思祖问侍中沈文季:“羹汤与鱼脍是南北都推重的佳肴吧?”沈文季回答说:“羹汤与鱼脍都是吴地的菜肴,你不懂行。”崔思祖说:“蒸煮甲鱼脍制鲤鱼,好象不是吴人的诗句吧?”沈文季回答说:“莼羹是我们吴中千里地方的名菜,这跟你这个北边鲁、卫地方的人有什么关系?”齐太祖赞美说:“莼羹这道名菜特别须要由沈侍中来安排啦!”

沈昭略

齐黄门郎吴兴沈昭略,侍中文叔之子。性狂俊,使酒任气,朝士常惮而容之。尝醉,负杖至芜湖苑,遇瑯玡王约。张目视之曰:“汝王约耶,何肥而痴。”约曰:“汝是沈昭略耶,何瘦而狂。”昭略抚掌大笑曰:“瘦已胜肥,狂又胜痴。”约,景文之子。(出《谈薮》)

南齐黄门郎沈昭略,吴兴人,是侍中沈文叔的儿子。沈昭略为人狂放英武,在酒桌上往往随着兴志行事,不加约束自己,朝中的同事们常常都因畏惧而容忍他。一次,沈昭略又喝醉了酒,手执一棍来到芜湘园林,遇见瑯玡人王约,瞪着眼睛盯盯地看着王约,说:“你是王约吗?为什么这么胖而又呆啊?”王约回答说:“你是沈昭略吗?为什么这么瘦而狂啊?”沈昭略听了拍着手掌大笑,说:“瘦比胖好,狂比呆好!”王约,王景文的儿子。

胡谐之

齐豫章胡谐之初为江州治中,太祖委任之。以其家人语傒,语音不正,乃遣宫内数人,至谐之家,教其子女。二年,上问之:“卿家语音正未。”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惟不能正音,遂使宫人顿傒语。”上大笑;遍向朝臣说之。谐之历位度支尚书预州刺史。

(出《谈薮》)

南齐时,豫章人胡谐之刚任江州治中时,是齐太祖萧道成委任他这个官职的。齐太祖认为他的家人说九江、豫章一带的傒语,发音不正,于是派遣几个宫人到胡家教他的子女矫正口音。二年后,齐太祖问胡谐之:“你家子女的口音矫正过来没有啊?”胡谐之回答说:“宫里去的人少,我家人多,不但没有矫正过来我家里人的口音,还使皇上派去的宫人都染上了傒语呢!”齐太祖听了哈哈大笑,见着上朝的大臣就讲这件事。胡谐之历任掌管国家财政的宰相,预州刺史等职。

梁 武

梁高祖尝作五字垒韵曰:“后牖有榴柳。”命朝士并作。刘孝绰曰:“梁王长康强。”

沈约曰:“偏眠船舷边。”庾肩吾曰:“载七每碍埭。”徐摛曰:“臣昨祭禹庙,残六斛熟鹿肉。”何逊用曹瞒故事曰:“暯苏姑枯卢。吴均沈思良久,竟无所言。高祖愀然不悦,俄有诏曰:”吴均不均,何逊不逊,宜付廷尉。“(出《谈薮》)

梁武帝萧衍有一次作五字叠韵,即说出的一句话,必须是五个字,而且用同一韵母,还要有明确的含义。梁为帝先得一句是:“后牖有榴柳。”之后,让殿上的群臣跟他一块作。

刘孝绰作的是:梁王长康强。“沈约作的是:”偏眠船舷边。“庾肩吾作的是:”载七每碍埭。“徐摛作的是:臣昨祭禹庙,残六斛熟鹿肉。何逊用曹瞒的典故,作的是:暯苏姑枯庐。挨到吴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