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 (第1/4页)

并问倒地之由。大喜而归,语其妇曰:“我明日定得绵绢。”及晓(晓原作晚。据明抄本改。)即诣门,言:“极善解嘲。”黑闼大喜,令引之。适尾一猕猴在庭,命嘲之。即曰:“猕猴,头如(如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镰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黑闼已怪,犹未之责。又一鸱飞度,复令嘲之。又云:“老鸱,项曲绿,蹄被他,负物多。”于是大怒,令割一耳。走出至庭,又即倒地。令问之,又云:‘偏檐。“复令割一耳。还家,妇迎问绵绢何?答曰:”绵绢,割两耳,只有面。“(出《启颜录》)

隋朝末年,刘黑闼占据了数州。他大逞其威势和虐暴,对合他意的人赏赐丰厚,对违背他意愿的人随意屠杀。有一回他有了空余时间,听到有一个专门能解嘲的人,便把他召进庭院来。片刻,一只水恶鸟从上面飞过,刘黑闼命他嘲之。那人道:“水恶鸟,头象镰刀杓子,尾巴象个凿子,河里捞鱼无偏错。”刘黑闼很高兴,又叫他嘲笑骆驼,那人道:“骆驼,脖子弯曲而发绿,走路蹄子‘被他、被他’响,载东西多。”刘黑闼于是大笑,赏绢五十匹。那人拜谢之后,把赏绢挎在左臂上走去。还未走到戟门,便倒在地上不起来。刘黑闼叫人问他为何倒地不起,他回答说:“因为偏坠。”于是刘黑闼命再赏五十匹绵,放在他右臂上拿去,并叫他明天再来。回到村里,遇到一个熟人,那人问:“在哪里得到这么多绵绢?”解嘲人向他述说了这件事。那人求他再背诵一下嘲语,并问明了倒地的缘由,便大喜而归。回到家告诉他媳妇说:“我明天一定能得到绵绢。”第二天早,那人来到刘黑闼门前,说自己极善于解嘲。刘黑闼很高兴,下令领他进来。恰好此时有一只猕猴在院子里,刘黑闼便命他嘲之。那人道:“猕猴,头如镰刀杓子,尾巴象个凿子,河里捞鱼无偏错。”刘黑闼心里很怪罪他,但并未斥责他。此时又有一只鸱鸟从上空飞过,叫他再嘲弄一番,那人又道::老鸱,脖子弯曲而发绿,走路蹄子‘被他被他’响,能驮很多东西。“刘黑闼大怒,令割去他一只耳朵。走出庭院,那人倒地不起,刘黑闼叫人问他怎么回事,那人说:”偏坠。“于是下令再割一只耳朵。回到家,媳妇迎上来问绵绢在哪儿,那人道:”绵绢?

割去两只耳朵,只剩下一张脸了!“

辛 亶

隋辛亶为吏部侍郎,选人为之榜,略曰:“枉州抑县屈滞乡不申里衔恨先生,问隋吏部侍郎辛亶曰:‘当今天子圣明,群僚用命。外拓四方,内齐七政。而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奈何尸禄素餐,滥处上官,黜陟失所,选补伤残。小人在位,君子駮弹,莫不代子战灼,而子独何以安?’辛亶曰:‘百姓之子,万国之人,不可皆识。谁厚谁亲?为桀赏者,不可不喜;被尧责者,宁有不嗔?得官者见喜,失官者见疾。细而论之,非亶之失。’先生曰:‘是何疾欤?是何疾欤?不识何不访其名,官少何不简其精,细寻状迹,足识法家;细寻判验,足识文华。宁不知石中出玉、黄金出沙?量子之才,度子之智,祗可投之四裔,以御魑魅。怨嗟不少,实伤和气。’亶再拜而谢曰:‘幸蒙先生见责,实觉多违。谨当刮肌贯骨,改过惩非。请先生纵亶自修,舍亶之罚,如更有违,甘从斧钺。’先生曰:”如子之辈,车载斗量,朝庭多少(明抄本少作人),立须相代。那得久旷天官,待子自作?急去急去,不得久住!唤取师巫,却行无处。‘亶掩泣而言曰:’罪过自招,自灭自消,岂敢更将面目,来污圣朝。‘先生曳杖而歌曰:’辛亶去,吏部明。开贤路,遇太平。今年定知不可得,后岁依期更入京。‘“(出《朝野佥载》)

隋朝时,辛亶为吏部侍郎,选人们公开给他贴出告示,简言如下:枉州抑县屈滞乡不申里衔恨先生,质问隋吏部侍郎辛亶道:“当今天子圣明,群臣尽心竭力。对外疆土四方拓展,国内政行畅通。可你位处轻重之地,当如水镜一般明而不污。何况你居于给官员升降的首脑之职,握有褒贬他们的大权,理应识别是非,明察细微,把没有才能的拿下去,把有用的人提拔上来。可你怎么竟是尸位素餐。滥处高位?对降职升官都处理失当,而选任补缺的都是些有缺陷的人。小人可安然在位,君子倒被贬黜。没有人不是对你恨之入骨,而你何以安心?”辛亶道:“百姓之子,万国之人,是不可能全认识的。怎能说对谁厚对谁亲呢?被桀赞赏的人,不能不喜欢;被尧斥责的人,哪有不生气的?得到官位的人自然欢喜,失去官位的自然表现出痛恨。细而论之,这不是我的过失。”先生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