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 (第1/4页)

邵 景

唐邵景,安阳人。擢第授汾阴尉,累转歙州司仓,迁至右台监察考功员外。时神武皇帝即位,景与殿中御史萧嵩、韦铿。俱升殿行事,职掌殊别。而制出,景、嵩俱授朝散大夫,而铿无命。景、嵩状貌类胡,景鼻高而嵩须多。同时服朱绂,对立于庭。铿独廉中窃窥而咏之:“一双胡子著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相对厅前捺且(去声)立,自惭身品世间毛。”

举朝欢咏之。他日,睿宗御承天门,百僚备列,铿忽风眩而倒。铿肥而短,景咏之曰:“飘风忽起团圞旋,倒地还如着脚包。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出《御史台记》)

唐代的邵景,是安阳人。经铨选而提拔为汾阴县尉,又转授歙州司仓,后来迁调右御史台任监察考功员外。神武皇帝即位时,邵景与殿中御史萧嵩、韦铿一起擢升为殿行事,而职掌的事物各不相同。后来皇上下令,加授邵景和萧嵩为朝散大夫,而韦铿却没有此项任命。

邵景、萧嵩的相貌都很象胡人,邵景鼻子高,萧嵩胡须多。上朝时他们同穿朱红官袍,面对着站立于朝堂,韦铿从帘外偷偷看到了他俩可笑的样子,便咏了首诗:“一对胡人穿着大红色的官袍,一个胡须多一个鼻子高,两人在朝堂前如一撇一捺地相对站立,自愧自己的地位官品兽毛一样的多而轻。”满朝官员听说后都笑而咏之。有一天睿宗要去承天门,文武百官列队恭驾,一阵旋风突然吹来,韦铿感到眼睛昏眩晕倒在地上。韦铿个子很小又很胖,于是邵景咏道:“一阵旋风忽然盘旋而来,韦铿随风倒在地上,那样子就象用脚踩过的发面大蒸饼,难怪他至今还在担当殿行事,只因他本来就不够五品官才能。(朝散大夫官秩五品。)”

黄幡绰

唐安西牙将刘文树口辩,善奏对,明皇每嘉之。文树髭生颌下,貌类猴。上令黄幡绰嘲之。文树切恶猿猴之号,乃密赂幡绰,不言之。幡绰许而进嘲曰:“可怜好个刘文树,髭须共颏颐别住。文树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上知其遗赂,大笑。(出《开天传信记》)

唐代时安西牙将刘文树口才很好,尤其善于向皇上进言或回答皇上的问话,明皇为此曾多次称赞过他。刘文树的胡须长在下巴颏的下边、面貌很象个猴子。有一次唐明皇让黄幡绰嘲弄一番他的相貌以取乐,刘文树是最忌讳别人称他猿猴这一“雅号”的,于是偷偷地奉送财物行赂,求他不要说自己象猿猴。黄幡绰答应了,他嘲咏道:“可怜好一个刘文树呀,胡须与下颏一起都长在了别的地方。刘文树的相貌根本不象猴子,而猴子的相貌太象刘文树了。”明皇知道了他这样说,是刘文树行了小贿求请之故,于是大笑。

贺知章

唐秘监贺知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若于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再拜而授命焉。

久而谓人曰:“上何谑我邪,我实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为爪子耶。”(出《开天传信记》)

唐代秘书监贺知章的名声很响。要告老还乡回归吴中。明皇给他很重的嘉奖,每一件奖赏各有不同。贺知章将要离开朝廷了,他声泪俱下地与皇上辞别,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臣有一个儿子,至今还没有定下来叫什么名字,希望陛下恩赐。这样就是我回到故乡也感到十分荣耀。皇上道:”作为道德行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信了。孚就是信,每每有信才能顺。你的儿子必是信顺之人,应该起名叫孚。“过了很久,贺知章对人说:”皇上怎么戏谑我啊,我是吴地人,这个孚字是爪字下面加个子字,这难道不是叫我儿子为无(吴字谐音)爪子吗?“

王 维

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丞下原有相字。据明抄本册。)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出卢氏杂说)

唐朝曾有个叫王玙的宰相,很愿意与人家写碑文。有人来送报酬,错敲了尚书右丞,(也是那时最著名的诗人)。王维的门,王维道:“大作家在那边。”

甘 洽

唐甘洽与王仙客友善。因以姓相嘲,洽曰:“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仙客应声曰:“甘,计你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出《启颜录》)

唐代人甘洽与王仙客素来很友好,于是他们便以姓氏相互嘲讽。甘洽道:“你姓的是王字,我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