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赵 高

李夷简,元和末在蜀。蜀市人赵高好斗,尝入狱。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转为坊市害。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厅前,索新造筋棒,题径三寸,叱杖家打天王,尽则已,数三十余不死。经旬日,但袒而历门,乞修理破功德钱。(出《酉阳杂俎》)

李夷简,唐朝元和末年在四川任职。那里有个市民赵高十分好斗。曾被押在监狱,他整个后脊背刺着一个毗沙门天王图像,衙吏要杖罚其背,见到此图像总是不得不停止。逃避了杖罚,出去之后又成为街市中一害。手下人把此事告诉了李夷简,李大怒,把赵高捉拿到堂上,取来新做的筋竹棒,直径就有三寸,喝令提杖的人打天王、已杖罚够数,痛打三十余杖竟未打死。过了十来天,赵高光着背来到门前,讨取修理毁坏功德钱。

韦少卿

蜀小将韦少卿,韦表微堂兄也。少不喜书,嗜好扎青。其叔父尝令解衣视之,胸上扎一树,树杪鸟集数十。其下悬镜,其(其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鼻系,有人止于侧牵之。叔不解,问焉,少卿笑曰:“叔曾读张燕出诗否?‘挽镜寒鸦集’也。”(出《酉阳杂俎》)

四川有一小将韦少卿,是韦表微的堂兄,年少而不愿意读书,嗜好文身。他的叔父让他脱下上衣要看看,只见胸上刺了一棵大树,树稍落着数十只鸟,树下悬着一个镜子,镜鼻儿上扯出一条绳,有一个人在一侧牵着绳子的另一头。他叔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便问他,少卿笑着说:“叔父曾读过张燕公的诗吗?这就是‘挽镜寒鸦集’么。”

葛 清

荆州街子葛清,勇,自颈已下,遍扎白居易诗。段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劄处,至“不是花中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黄夹缬窠寒有叶”,则持一树,树上挂缬,缬窠胜绝细。凡扎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出《酉阳杂俎》)

在荆州的大街上有一个人叫葛清,很勇敢,从脖子往下,全都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段成式曾与来荆州的游客陈至把他叫来观看。让他自己解释那些图案的意思,他连后背上的也能牢记不误,背过手去一一指出图案表达的诗意。问到“不是花中偏爱菊”在哪里,他便指到一人端着酒杯站在菊丛旁的图给看。又问道:“黄夹缬窠寒有叶”在哪里?“他指给一棵树让看,那树上挂着印有花纹的织锦,那锦上的花纹十分细密。一共刺出表达三十多首诗意的图案,真是体无完肤了。陈至称他是白舍人流动的诗图。

三王子

杨虞卿为京兆尹时,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图扎,体无完肤。前后合抵死数四,皆匿军以免。会有过,杨令所由数人捕获,闭关杖杀之。判云:“刺扎四肢,口称王子,何须讯问?便合当辜。”(出《酉阳杂俎》)

杨虞卿任京兆尹时,市内有个叫三王子的,力气很大,能举起巨石,全身却刺着图案,体无完肤。前后合起来已判过三四次死刑了,可是每次都潜藏到军队而躲过去。恰巧他又犯了错,杨虞卿命令数人去逮捕,捕获之后即刻关上门将他杖杀。他在判状上写道:“刺扎四肢,口称王子,何须审讯,便应当抵罪。”

乐从训

王铎落都统,除滑州节度,寻罢镇。以河北安静,于杨全玖有旧,避地浮阳,与其幕客从行,皆朝中士子。及过魏,乐彦祯礼之甚至,铎之行李甚侈,从客侍姬,有辇下升平之故态。彦祯有子曰从训,素无赖,爱其车马姬妾,以问其父之幕客李山甫。又咸通中,数举不第,尤私愤于中朝贵达,因劝从训图之。伺铎至甘陵,以轻骑数百,尽掠其囊装姬仆而还,宾客皆遇害。及奏朝廷云:“得贝(贝原作具,据许本改)州报,某日杀却一人,姓王,名令公。”其凶诞也如此。彦祯父子,寻为乱军所杀。(出《北梦琐言》)

王铎失去了都统职务后,被任命为滑州节度使,不久又罢职。因河北很安静,并与杨全玖有深交,为避灾而移居浮阳。他与幕府中的僚属一起同行,这些幕僚都是些朝中的士大夫。途经魏州时,乐彦祯给予隆重的礼遇。王铎携带的物品十分奢华,并有众多的从客姬妾,大有京城中歌舞升平的旧貌。乐彦贞有个儿子叫从训,平素就是个无赖,此时他十分爱慕这些车马姬妾,于是征询于他父亲的幕客李山甫。李山甫曾在咸通年间多次应试而落榜,心中尤其憎恨朝廷中的达官贵戚,因而劝从训一是要谋取。等到王铎行至甘陵,他便率数百轻骑兵,抢夺了所有的财物行装和姬妾而回来。随从的宾客全被杀死。等到上奏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