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部分 (第1/4页)

广西桂林阳朔有个叫苏太玄的农夫,他妻子徐氏生了三个儿子后死去了。埋葬以后不久,徐氏忽然回家来了。但是,苏太玄只能听到徐氏的声音,看不见她本人。徐氏说,“我的阳寿期限未到,阴间不收留我。”徐氏每一次回家来,都对自己的孩子十分疼爱,还为孩子们缝缝补补。天长日久,邻居们就都知道了,纷纷来向徐氏求卦或问吉凶祸福,徐氏也就告诉他们,而且十分应验。有一个在府里作事的人生了病,家人请徐氏给算一算吉凶。不一会儿徐氏就说,“我已经走到凉风馆以南的柘木林,前面有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过不去,于是就回来了。”病人的家人恳求徐氏再去一趟。又过了片刻,徐氏说:“到了府里看到他的病已经好了。”家中人还担心徐氏说的不准确,就向徐氏询问他们家的住址和病人的相貌。徐氏生前根本没去过那病人家,也不认识病人,但说出来的情况一点也不差。后来,又有一个人来求徐氏给占卦,并事先说明没有钱物答谢,请徐氏谅解。徐氏说,“你们家西屋明明有三斗粮食放着,你怎么说你家什么也没有呢?”那人说,“你说我家有粮,你就去取来好了。”不大一会儿,徐氏果然把粮食给背来了,大家一看都十分惊讶。有一天,徐氏突然说舜帝兴兵讨伐蛮狄,有人来求她随军作饭,一两天就能回来。两天后徐氏果然回来了,还把一份点心给丈夫说,“你尝尝比人间犒劳军队的食物怎样?”丈夫一尝,果然比人间食物好吃。又过了几天,徐氏忽然哭着对丈夫说,“我由于泄漏了阴间的事将被问罪,这一去怕是再不能回来了。我去后,你可要好好照看儿女们啊!”洒泪而别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房千里

春州南门外有仙署馆,馆中有卢公亭。房千里贬官,寻医于斯州,太守馆之于是。东厢有内室,仆夫假寐,忽有朱衣人,甚魁伟,直来其前。仆辈惊走,告千里。既一二夕,又然。千里不信,然不复置于室内。后累月,徒居溪亭。复有假掾吏寄与东室,昼日,见一男子披纱裳,屣履而来,曰:“若无久驻此。”掾惊出户,俱以状白于僚吏。有老牙门将陆建宗曰:“元和中,诛李师道,其从事陆行俭流于是州,赐死于是。掾所白之状,(”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果省不谬。(出《投荒杂录》)

广东春州南门外有座仙署馆,馆中有个卢公亭。房千里被贬官后到这个州求医,春州太守请房千里住进了仙署馆。有一天,仆人正在仙署馆的东厢房内室里睡午觉,忽然来了一个十分魁伟穿红衣的人,仆人们都吓跑了,告诉了房千里。过了一两天,那红衣大汉又来了。

房千里虽然不信鬼神,也不再在馆里住了,迁居在溪亭。后来又有一位当掾吏的人借住在仙署馆的东屋。有一天,掾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披着纱衣穿着拖鞋走进来说:“你不许在这里长住!”那掾吏吓得跑了出去,把这情形告诉同僚们。有位曾在府衙当过门将的陆建宗说,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诛杀李师道时,曾经给李师道当从事官的陆行俭流放到这个州,并在这里赐死。那掾吏所说的样子和陆行俭一点不差。

韦氏子

京兆韦氏子,举进士,门阅甚盛。尝纳妓于洛,颜色明秀,尤善音律。韦曾令写杜工部诗,得本甚舛,妓随笔改正,文理晓然。是以韦颇惑之。年二十一而卒,韦悼痛之,甚为羸瘠。弃事而寐,意其梦见。一日,家僮有言嵩山任处士者,得返魂之术。韦召而求其术,任命择日斋戒,除一室,舒帏于室,焚香。仍须一经身衣以导其魂,韦搜衣笥,尽施僧矣。惟余一金缕裙,任曰:“事济矣。”是夕,绝人屏事,且以暱近悲泣为诫。燃蜡炬于香前,曰:“覩烛燃寸,即复去矣。”韦洁服敛息,一禀其诲。是夜,万籁俱止,河汉澄明。任忽长叹,持裙面帏而招。如是者三,忽闻吁叹之声。俄顷,蚑帏微出,斜睇而立,幽芳怨态,若不自胜。韦惊起泣,任曰:“无庸恐迫,以致倏回。”生忍泪揖之,无异平生。或与之言,颔首而已。逾刻,烛尽及期。欻欲逼之,纷然而灭。生乃捧帏长恸,既绝而苏。任生曰:“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故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置怀。”韦欲酬之,不顾而别。

韦尝赋诗曰:“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行云。不教布施刚留得,浑似初逢李少君。”

悼亡甚多,不备录。韦自此郁郁不怿,逾年而殁。(出《唐阙史》)

京城有个姓韦的人参加进士科试,门庭十分显赫。韦氏在洛阳时曾蓄养了一名妓女,这妓女容貌秀美,尤其精通诗词音律。韦氏曾经让妓女抄写一部杜甫的诗集,原本上错误很多,妓女在抄录时都一一改正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