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部分 (第1/4页)

��担骸霸趺粗�啦皇羌�榈脑ふ啄兀 �

吴纲

魏黄初末,吴人发吴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开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余年矣。(出《水经》)

三国时魏国黄初末年,吴国人挖掘吴芮的坟墓取木料,准备在县里建一座孙坚的庙。打开墓穴后,见到吴芮尸体的面目、衣服都同活的时候一样。吴国被消灭以后,过去挖掘坟墓的人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尉吴刚,对他说:“你的形貌为什么非常象长沙王吴芮呢?只是身材矮小一些。”吴纲惊讶地说:“吴芮是我的祖先。”从吴芮死去到坟墓被打开,前后四百年,再看到吴纲又四十多年。

陆东美

吴黄龙年中,吴都海盐有陆东美,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夫妇云:“皆比翼,恐不能佳也。”后妻卒,东美不食求死。家人哀之,乃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鸿,常宿于上。孙权闻之嗟叹,封其里曰“比肩”,墓又曰“双梓”。后子弘与妻张氏,虽无异,亦相爱慕。吴人又呼为“小比肩”。(出《述异记》)

吴国黄龙年间,都城海盐有个人陆东美。他的妻子朱氏,仪容举止很好。夫妻间互相敬重,形影相随寸步不离,被人称为“比肩人”。夫妻二人都说:“比翼双飞,恐怕不会长久。”后来妻子死去,陆东美也绝食而死。家里人非常悲伤,就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不到一年,坟墓上长出一棵梓树,同根双干,相互拥抱合成一棵树。经常有一对鸿雁栖身于树上。

孙权听到这件事深有感慨,封这个地方叫“比肩”,墓叫“双梓”。后来其子陆弘和他的妻子张氏,虽无奇异,也一样相亲相爱,吴人又称他们为“小比肩”。

潘章

潘章少有美容仪,时人竞慕之。楚国王仲先,闻其美名,故来求为友,章许之。因愿同学,一见相爱,情若夫妇,便同衾共枕,交好无已。后同死,而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冢上忽生一树,柯条枝叶,无不相抱。时人异之,号为共枕树。

潘章少年时容貌气质十分出众,人们都很羡慕他。楚国的王仲先,听到他的美名,特地赶来同他交朋友。潘章同意与他相交,与他结为同学关系。两人一见如故,互相敬重爱护,感情好象夫妻一样。于是两人同床共枕,不分彼此。后来两人一起死去,家人哀怜他们,就将他俩合葬在罗浮山。坟墓上忽然长出一棵树,枝条树叶全都相互拥抱缠绕在一起。人们都感觉奇特,就把这棵树称为“共枕树”。

胡邕

吴国胡邕,为人好色,娶妻张氏,怜之不舍。后卒,邕亦亡。家人便殡于后园中,三年取葬,见冢上化作二人,常见抱如卧时。人竞笑之。(出《笑林》)

吴国的胡邕非常好色,娶张氏为妻子,十分爱怜,不忍分离。后来张氏死去,很快胡邕也死了。家里人便把他们灵柩停放在后园中。三年后要埋葬他们时,看见灵柩上化作两个人,有时相互拥抱好象躺卧睡觉时一样,人们都嘲笑他们。

戴熙

武昌戴熙,家道贫陋,墓在樊山南。占者云:“有王气。”桓温仗铖西下,停武昌。凿之,得一物,大如水牛,青色,无头脚。时亦动摇,砍刺不陷。乃纵著江中,得水,便有声如雷,响发长川。熙后嗣沦胥殆尽。(出《异苑》)

武昌戴熙,家境贫寒,坟墓在樊山南面。会算命的人说:“这座墓有君王的气象。桓温领兵西去,在武昌停留时。挖开戴熙的坟墓,得到一个东西,有水牛那么大,黑色,没头没脚。有时候也动一下身子,用刀砍不进去。就把他抛到江中,一到水中,便发出象雷鸣那样的响声,响声震动山川。从此戴熙的后代相继潦倒死亡。

王伯阳

王伯阳家在京口,宅东有一冢,传云是鲁萧墓。伯阳妇,郗鉴兄女也,丧,王平墓以葬。后数日,伯阳昼坐厅上,见一贵人乘肩舆,侍人数百,人马络绎。遥来谓曰:“身是鲁子敬,君何故毁吾冢?”因目左右牵下床,以刀镮击之数百而去。绝而复苏,被击处皆发疽溃。数日而死。

一说,伯阳亡,其子营墓,得二漆棺,移置南冈。夜梦肃怒云:“当杀汝父。”寻复梦见伯阳云:“鲁肃与吾争墓,吾日夜不得安。”(“吾日”六字原作“若不如不复得还”,据明抄本改)后于灵座褥上见数升血,疑鲁肃之故也。墓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