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部分 (第1/4页)

了,忽然起了大风雷,就象从禅堂内升起的一样。雷声隆隆不绝,狂风吹灭了蜡烛扬起了尘土,四周十分黑暗,房檐被雷声震得直抖。智空惊惶地环顾四周,自语道:“我抛弃家人落发为僧,至今已有四十八载。暴雷如此逞狂,莫不是神龙有生我气的事情?如不是这样,就是有罪该当被雷震死?”后来雷声更大了,他又坐下来祷告说:“我从少年起修学佛教,当和尚已有五十余年,难道我的行为违背了佛祖的教义吗?如若不然,就是有亵渎神龙的地方吧?如果是这样,我怎敢逃脱死亡的惩罚?如若不然,那就希望赶快让天开晴,以使全寺的僧人得到解脱。”说完,只听一声巨响,好象就从身边发出,坐垫和床铺都被崩碎了,一阵黑烟袭来冲得他神魂颠倒,于是惊吓得仆倒在地上。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声音才平息下来,云散月出,天气晴朗。但他感觉到有一股腥臭气味,好象就在自己屋内,于是举着蜡烛察看起来,在墙脚下搜到一张蛟龙的皮,有几丈长,鲜血流了满地。原来这座禅堂北面有一棵槐树,有几十丈高,槐树被雷震死,沿着纹理被劈开了,里面有蛟龙蟠踞的痕迹。

卷第395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

百丈泓 杨询美从子 高邮人 王忠政 史无畏 张应 天公坛 申文纬

法门寺 陈绚 彭城佛寺 欧阳氏 庐山卖油者 李诚 茅山牛 番禺村女

江西村妪 甘露寺 南康县百丈泓

唐河东郡东南百余里,有积水,谓之百丈泓。清澈,纤毫必鉴。在驿路之左,槐柳环拥,烟影如束,途出于此者,乃为憩驾之所。大和五年夏,有徐生自洛阳抵河东,至此水。

困殆既甚,因而暂息,且吟且望。将午,忽闻水中有细声,若蝇蚋之噪。俄而纤光发,其音稍响,轰若击毂,其光如索而曳焉。生始异之。声久益繁,遂有雷自波间起,震光为电,接云气。至旅次,遽话其事。答曰:“此百丈泓也。岁旱,未尝不指期而雨。今旱且甚,吾师命属官祷焉。”巫者曰:“某日当有甚雨。”果是日矣。(出《宣室志》)

唐朝河东郡东南方向二百余里处,有个水池,叫百丈泓。池水清彻透明,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百丈泓位于驿道旁边,周围有槐树和柳树簇拥环绕着,烟波与树影交相辉映。路过这里的人,便把此地当做歇脚的优美处所。唐文宗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夏天,有个徐生从洛阳去河东,走到百丈泓水边时,感到十分困乏,于是停下来暂时休息。他一边吟诵诗句一边观望景色,将近中午时,忽然听到水中有细微的声响,好象苍蝇蚊子在喧闹。不一会儿,又见细微的光亮从池水放出,水里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轰轰隆隆犹如车轮撞击的声音,那光线也象一条绳索被牵动着一样。徐生开始惊异起来。过了好长时间,声音越来越繁杂,便有雷声从波浪间响起来,雷声发出闪电与云气相接。徐生赶到旅店后,急忙向别人讲起这件事,那人回答:“这个水池就是百丈泓。大旱年头,没有不指望向百丈泓求雨的。如今旱情特别严重,我的老师正让下属向百丈泓祈雨呢。”一位施行法术求雨的巫师说:“某日一定有大雨。”结果正是这一天。

杨询美从子

唐御史杨询美,居广陵郡。从子数人皆幼,始从师学。尝一夕风雨,雷电震耀。诸子俱出户望,且笑且詈曰:“我闻雷有鬼,不知(”知“原作”诸“,据明抄本改)鬼安在,愿得而杀之,可乎?”既而雷声愈震,林木倾靡。忽一声轰然,若在于庑。诸子惊甚,即驰入户,负壁而立,不敢辄动。复闻雷声,若大呵地吼,庐舍摇动。诸子益惧。近食顷,雷电方息,天月清霁。庭有大古槐,击拔其根而劈之。诸子觉两髀痛不可忍,具告询美。命家僮执烛视之,诸髀咸有赤文,横布十数,状类杖痕。似雷鬼之所为也。(出《宣室志》)

唐朝御史杨询美,住在广陵郡,几个侄儿年龄都小,刚刚开始跟随教师学习。有一天傍晚,风雨大作,雷鸣电闪,几个孩子都到屋外观望,边笑边骂道:“我听说打雷时有鬼,不知鬼究竟在哪里。我愿意捉到后杀掉它,可以吗?”他说完后,雷声更大了,树木都倒在地上,忽然一声轰鸣,好像发生在堂屋的游廊,孩子们十分吃惊,立即跑进屋内,背告墙壁站着,不敢随便行动。又听到一声雷鸣,宛如天呼地吼,房屋震得直晃动,孩子们更加害怕起来。将近一顿饭的时间,雷鸣电闪才停息了,天空晴朗,月光皎洁。院子里有一棵挺大的老槐树,被连根拔起而劈为两半。孩子们都觉得两条大腿疼痛难忍,都来告诉询美。询美让家僮拿来蜡烛照着察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