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部分 (第1/4页)

在海上取一张牛鱼的皮悬挂着,要是海潮来了的话,它的毛就会竖起来。

蝤(石多)

蝤(石多),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出《酉阳杂俎》)

蝤(石多),大的长一尺多,两个螯非常地强劲有力。八月份的时候,能与老虎拼斗,老虎敌不过它。随着大潮退壳,退一次壳长大一次。

奔 (鱼孚)

奔(鱼孚),一名瀱,非鱼非蛟,大如舡,长二三丈,若鲇,有两乳在腹下,雄雌阴阳类人。取其子着岸上,声如婴儿啼。项上有孔,通头,气出哧哧作声,必大风,行者以为候。

相传懒妇所化,杀一头,得膏三四斛,取之烧灯,照读书纺绩辄暗。照欢乐之处则明。(出《酉阳杂俎》)

奔(鱼孚),另一个名叫瀱,不是鱼也不是蛟,大小象一条船,样子象鲇鱼。在肚子的下面有两个乳房,雌雄的阴物阳物都类似人,捉住它的幼鱼放到岸上,叫声象婴儿啼哭。脖子上有个孔洞,通到头上。出气发出嚇嚇声音的时候,一定刮大风,行路的人用它来判断天气。相传是懒女人变化而成。杀一只奔(鱼孚),能得到三四斛油膏,用油膏点灯,照着看书或织布的时候光亮就昏暗,照着欢乐的地方就明亮。

係 臂

係臂如龟,入海捕之,必先祭。又陈所取之数,则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则风浪覆舡。(出《酉阳杂俎》)

係臂象龟一样。入海去捕捉它时,必须事先祭祀,还要说出捕取的数目,它就会自己出来,因而就捕到了它。如果不遵守信用多捕,那么风浪就会把船倾覆了。

鸡嘴鱼

李德裕幼时,常于明州见一水族,有两足,嘴似鸡,身如鱼。(出《酉阳杂俎》)

李德裕幼时,曾经在明州见过一种水生物,长着两只脚,嘴象鸡,身子象鱼。

剑 鱼

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鱼,形似琵琶而喜鸣,因以为名。虎鱼老则为蛟;江中小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出《酉阳杂俎》,明抄本作出《述异记》)

海鱼活一千年就变成剑鱼,另一个名字叫琵琶鱼,样子象琵琶又喜欢鸣叫,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虎鱼老了就变成蛟。江里的小鱼,变成蝗虫吃五谷;活一百岁,就变成老鼠。

懒妇鱼

淮南有懒妇鱼,俗云,昔杨氏家妇,为姑所怒,溺水死为鱼。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则烂然有光,若照纺绩,则不復明。(出《述异记》)

淮南地方有一种懒妇鱼,世俗传说:从前杨家有个媳妇,婆婆讨厌她,掉到水里淹死变成了鱼。鱼的脂膏能用来燃烧当灯烛使用,如果用它照耀打鼓、弹琴、弹瑟、下棋等,就灯火灿烂,如果用它来照耀纺纱、织布等,就昏暗不明了。

黄雀化蛤

淮水中,黄雀至秋化为蛤,至春复为黄雀,雀五百年化为蜃蛤。(出《述异记》)

淮水里,黄雀到秋天变成蛤,到了春天又变成黄雀,黄雀五百年就变成蜃蛤。

天牛鱼

天牛鱼,方员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肋下,露齿无唇,两肉角如臂,两翼长六尺,尾五尺。(出《南越记》)

天牛鱼,方圆三丈,眼很大象斗一样,嘴在两肋的下面,牙齿外露没有嘴唇,两个肉角象手臂一样,两个翅膀长六尺,尾巴长五尺。

卷第466 水族三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

夏鲧 东海人 昆明池 徐景山 潘惠延 葛玄 介象 龙门 池中鱼

通川河 行海人 阴火 裴伷 王旻之 韩愈 郧乡民 赤岭溪夏 鲧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植伷振鳞横游波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上古之人于羽山之下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此黑鱼与蛟龙瀺灂而出,观者惊而畏之。至舜命禹,疏川奠岳,行遍日月之下,唯不践羽山之地。济巨海则鼋龟为梁,逾峻山则神龙为负,皆圣德之感也。鲧之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熊,四音相乱,传写流误,并略记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尧派夏鲧治水,治了九年没有成绩,鲧就自己淹死在羽渊里,变成一条黑鱼,经常地竖起鱼脊晃动着鳞甲自由地在水面上游着,看见的人把它叫做河精。羽渊与河、海的源头都相通。上古的百姓在羽山下修建了鲧庙,一年四季都来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