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为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迎恚(恚,原作惠。据明抄本改)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慎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矣。(出《酉阳杂俎》)

贝丘的西边有个玉女山。人们传说,晋朝太始年间,北海有个姓蓬名球字伯坚的人,进山去砍伐木材,忽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他就迎着风寻到了北山。一看那里广阔无边,宫殿曲折幽深,楼台又大又敞亮。蓬球就进门偷偷地去看,首先看到的是五棵玉树;再稍稍往前走,又看见了四个女子,这四个女子端庄秀美,都是世上所没有的美貌女子,她们正一起在堂上玩弹棋。看到蓬球,她们都惊讶地站起来,问蓬球说:“蓬君什么缘故能来到这里?”蓬球回答说:“我是随着香气寻找到这里来的。”四个女子就又回去玩。一会儿,一个小一点的女子就上楼去弹琴,留下继续玩的女子就呼唤她说:“元晖,你为什么独自上楼?”这时,蓬球在树下站着,觉得稍微有点饿了,就用舌头舐树叶上将要滴下的露珠。忽然有一个女子乘着鹤来到了,冲着她们气愤地说:“玉华!你们为什么留下这么个俗人?王母娘娘命令王方平到各仙室巡行了。”蓬球害怕了,就溜出大门。回头一看,忽然宫殿、仙女都不见了。他回到家里时,竟然,已是几十年后的建平年间,他过去居住的房屋和邻里房舍,早都变为废墟了。

紫云观女道士

唐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驾在东京,以李适之为河南尹。其日大风,有女冠乘风而至玉贞观,集于钟楼,人观者如堵。以闻于尹。尹率略人也,怒其聚众,袒而笞之。至十,而乘风者即不哀祈,亦无伤损,颜色不变。于是适之大骇,方礼请奏闻。教召入内殿,访其故,乃蒲州紫云观女道士也,辟谷久,轻身,因风遂飞至此。玄宗大加敬畏,锡金帛,送还蒲州。数年后,又因大风,遂飞去不返。(出《纪闻》)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唐玄宗在东京洛阳,用李适之作河南府尹。李适之到任后,有一天刮起了大风,有个女道士乘着风来到玉贞观,落在钟楼上,引得观看的人象一堵墙似的。有人就把这事报告给府尹。府尹是个直率粗略的人,因为那个女道士使观众堆集起来而发怒,就把她的衣服扒下打板子。打到十下,乘风而来的那个女道士即不哀告,也没有伤损,面色不变。于是李适之大吃一惊,才以礼相请,并把这事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书召女道士入内殿,询问她原故。原来她是蒲州紫云观女道士,由于辟谷时间长久,身体很轻,凭借风力就飞到这里。玄宗对她大加敬畏,赐给她金帛,把她送回到蒲州。几年以后,又因为刮大风,这个女道士终于飞去没有回来。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出《广异记》)

唐朝开元年间,代州都督因为五台山客僧多,恐怕妖伪之事发生,就下令把没有度牒的和尚,全部赶走。客僧害怕被驱逐,大多暂时逃避到山谷中去。有个叫法朗的和尚,逃进雁门山深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纳人出进。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过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二里,到一个草屋中,草屋中有女人,穿着草叶,但容颜端庄秀丽。她看见和尚,害怕而又惊讶,就问和尚说:“你是什么人?”和尚说:“我是人啊!”女人笑着说:“难道有这样形骸的人吗?”和尚说:“我奉事佛,佛必须贬降形骸,所以这样。”她又顺便问:“佛是干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