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可安经,愿师还为彼送向在寺中。”言语久之,将晓,辞诀而去。(出《冥报记》)

隋炀帝大业年间,有位客僧走到泰山庙时,因为天色已晚,便请求留在庙里住宿。管庙的说:“此处没有别的房子,只有神庙下面的廊房可以住宿;但是以前凡是来这里住宿的就死在里而。”客僧说:“我不在乎这些。”管庙的没有办法,只好顺从他,便在廊房里为他放了一张床。到了夜晚,客僧在床上端坐诵经。一更左右,他听到屋里有女人走路时脚环手镯之类撞击声。不大一会儿,神灵出现了,对着客僧施礼参拜。客僧说:“听说在这里住宿的大都死在这里,莫不是施主害死的吗?请你保护我。”神灵说:“遇上那些死了的到这里时,他们听到我走路的响声,就自己害怕而死,并非弟子杀死了他们。请师父不要担心。”

客僧便让神灵坐下谈话。谈了有一顿饭的功夫时,僧人询问神灵道:“我听世人传说,泰山庙是看管鬼的,真有这回事吗?”神灵说:“弟子少有福分,我是管鬼的。难道你想见见先死的鬼魂吗?”僧人说道:“有两个一起学习的僧人先死了,我想见见他们。”神灵打听了这两个僧人的名字,然后说:“他们两个,一人已经转生到人间,另一人因为罪恶深重被关在地狱里,不能把他叫到这里来,师父可以到那里去见他。”僧人听了非常高兴,便站起身来往外走。没走多远就来到一个地方,只见地狱里烈火熊熊。神灵把僧人领进一个院落,远远地见有一人正在烈火中呼号,他不能说话、形体也变得认不出来了,血肉被火烧焦了,放出刺鼻的血腥味,令人见了伤心。僧人不想继续看下去,他很难过,便要求出去。不一会儿就回到庙里,又与神灵坐了下来,便问有没有办法搭救他,神灵说:“可以搭救,有人能为他抄写一部《法华经》,他就会得到解脱。”这时已经快天亮了,神灵辞别僧人进了庙堂。

天亮之后,管庙的看见客僧没有死,非常惊讶,僧人便把夜里看到的情况跟他讲了。回去之后僧人立即为自己的同学抄写了一部《法华经》。抄完后,整理装订完毕,他又带上经书到泰山庙投宿。这天夜里,神灵象上次一样出来了,欢欢喜喜地给僧人行礼,并问他这次的来意。僧人告诉神灵,自己带来了抄好的《法华经》,神灵说:“这我知道了。师父为同学抄写经书,刚开始题目时,他就被解脱了,我已令他出生在人间了。然而,这个地方不洁净,不能存放经书,请师父替他送到他原先所在的寺庙里去。”

两人又说了好长时间,快天亮时,神灵告辞而去。

蛤 像

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安置几上。乙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出《酉阳杂俎》)

一说,唐文宗皇帝好食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盘而进,中有劈之不(原无不字,据陈校补)裂者。文宗疑其异,即焚香祝之。俄顷之间,其蛤自开,中有二人,形貌端秀,体质悉备,螺髻璎珞,足履菡萏,谓之菩萨。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赐兴善寺,令致敬礼。至会昌中,毁佛像,遂不知所在。(出《杜阳杂编》)

隋炀帝喜欢吃蛤蜊,每顿饭都得有蛤蜊肉,吃了超过一万只了。突然遇上一只蛤蜊,无论怎么敲打都开不了,皇帝很奇怪,把它放到了桌子上。不料这只蛤蜊到了夜晚便闪闪放光,到天亮时,肉就自行脱露,里面有一个佛像两个菩萨像。皇帝很痛悔,立誓再不吃蛤蜊。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唐文宗皇帝爱吃蛤蜊。一天,身边人正端上满满的一盘,其中有一只劈不开的,文宗皇帝怀疑它是神奇之物,立即焚香祭奠。不一会儿,这只蛤蜊自行张开了,里面有两个小人,相貌端正清秀,胳膊腿全有,发髻上戴着璎珞发夹,两脚踏在荷花上,人们说这是菩萨。文宗皇帝便把它放在镶着金边的檀香盒里,又盖上一层玉石粉,赐给兴善寺,让他们礼拜供奉。唐武宗会昌年间,大肆毁坏佛像,这两个菩萨像便不知下落了。

光明寺

洛阳宜寿里有苞信县令段晖宅,地下常闻钟声,时见五色光明,照于堂宇。晖甚异之,遂掘地,得金像一躯,可高三尺,并有二菩萨,趺上铭云:“晋泰始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监荀勖造。”晖遂舍宅为光明寺。咸云,此是荀勖故宅。其后盗者欲窃此像,像与菩萨,合声喝贼。盗者惊怖,即时殒倒。众僧闻像叫声,遂擒之。(出《洛阳伽蓝记》)

洛阳宜寿里有一座苞信县令段晖的宅第,地下常常听到有钟声,时常看见五颜六色的光线照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