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 (第1/4页)

翊嫜伞#ǔ觥侗ㄓβ肌罚�

唐朝豫章有个叫熊慎的平民,他的父亲以贩卖鱼为职业,曾经装载着鱼在江边住宿,听到船仓里有念佛经的声音,吃了一惊,到处察看,原来是船中的那些鱼。长叹着,“太奇怪了。”然后就全都放了,从此不再贩鱼了。后来在南京卖烧柴,生活非常穷苦。有一天晚上睡在船上,忽然见岸上的沙滩里发出一尺多高的光焰,就挖发光的地方,挖出来几斤黄金。

第二天,到都市去买,市上的人说:“这就是所说的紫磨金。给了数十万缗的酬金,熊家从此发展成为巨富。熊家的子孙现在还在那里。

王行思

伪蜀渠阳隣山,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刍粟喂饲,倍于他马。一日因乘往本郡,遇夏潦暴涨,舟子先渡马,回舟以迎王氏。至中流,风起船覆,其马自岸奔入骇浪,接其主。苍茫之间,遽免沉溺。(出《儆戒录》)

前蜀渠阳隣山,有一个富家百姓王行思。曾经养了一匹马,特别爱护它,马小的时候就用精饲料喂养,超过其它马的一倍。一天,骑着那匹马到郡中去,正遇到江水突然上涨。撑船的人先把马渡过去,回来再渡王氏过江,到江中间时大风掀起波浪把船掀翻了。那匹马从岸上奔跑到大浪中接它的主人,在苍茫的大波浪中,立刻免于沉溺。

陈弘泰

伪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者,家富于财。尝有人假贷钱一万,弘泰征之甚急。人曰:“请无虑,吾先养虾蟆万余头,货之,足以奉偿。”泰闻之恻然,已其债,仍别与钱十千,令悉放虾蟆于江中。经月余,泰因夜归,马惊不进,前有物光明,视之,乃金虾蟆也。(出《儆戒录》)

前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家里很有钱。曾有人向他借钱一万。弘泰追要很急。那人说:“请不要担心,吾以前养了万余头虾蟆,我卖了以后完全可以偿还你。”陈弘泰听了以后有了恻隐之心,免了债,另外给那人十千钱,让人把虾蟆全都放到江里去。经过一个多月,一次陈弘泰晚上回家,骑的马受惊不肯前进,原来是前面有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是金虾蟆。

卷第一百一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

杜伯 公孙圣一作胜 燕臣庄子仪 游敦 王宏 宋皇后 徐光

王陵 夏侯玄 金玄 经旷 万默 曲俭 太乐伎 邓琬 孔基

昙摩忏 支法存 张超 袁粲幼子 庾宏奴 魏辉俊 真子融

杜 伯

杜伯名曰恒,入为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鸠,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鸠诉之宣王曰:“窃与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于焦,使薛甫与司空锜杀杜伯,其友左儒九谏而王不听。

杜伯既死,为人见王曰:“恒之罪何哉?”王召祝,而以杜伯语告,祝曰:“始杀杜伯,谁与王谋之?”王曰:“司空锜也。”祝曰:“何以不杀锜以谢之?”宣王乃杀锜,使祝以谢之。伯犹为人而至,言其无罪。司空又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甫曰:“祝也为我谋而杀人,吾杀者又皆为人而见诉,奈何?”皇甫曰:“杀祝以谢,可也。”宣王乃杀祝以兼谢焉,又无益,皆为人而至,祝亦曰:“我焉知之,奈何以此为罪而杀臣也?”后三年,宣王游圃田,从人满野。日中,见杜伯乘白马素车,司空锜为左,祝为右,朱冠起于道左,执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脊,伏于弓衣而死。(出《还冤记》)

杜伯又名叫恒,为周大夫。宣王的妾叫女鸠,想要同杜伯私通,杜伯没有答应。女鸠怀恨在心,有一天告诉宣王说:“杜伯偷偷地想和我交欢。”宣王就相信了,把杜伯囚禁在焦地。派薛甫和司空锜杀掉杜伯。杜伯的朋友左儒九次劝谏宣王的话告诉了他。祝说:“开始杀杜伯时,是谁给你出的主意?”宣王说:“是司空锜。”祝说:“为什么不杀掉司空锜表示道歉呢?”宣王就又杀了司空锜。可杜伯还是变成人来,说他没有罪。司空锜也变成人来说:“臣有什么罪?”宣王把这事又告诉了皇甫,说祝给我出主意让我杀人。我杀的人又都变成人来向我诉冤,怎么办呢?皇甫说:“只好杀了祝来道歉,就可以了。”宣王就杀了祝向前二人道歉,还是没有用,他们又都变成人来找宣王,祝还说:“我怎么知道以前的事,为什么又以这些罪名杀我?”三年以后,宣王到野外游猎,跟从的人遍布山野,中午时分,只见杜伯乘着白马拉着白色的车,司空锜护左,祝护右,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他拿着红弓搭红箭,正好射中宣王心窝,脊梁都射断了,扑伏在箭囊上死了。

公孙圣

吴王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