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长得象李郎,又象他的小娘子。”她拿起衣服看了看,就说这是当年做衣服时被灯火烧破了,半片臂带还在她家里。于是就把李文敏遭贼冠的事说给他听。文敏的儿子听后,决定不考举人了,直接回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的和那老太太说的完全相符。他就报告了官府,官府派人擒拿都虞候,捆绑后审问他,所说的供词与事实一点儿也不差。就杀了他。又判给了文敏儿子一些财物,让他回渭南去了。

樊宗谅

唐樊宗谅为密州刺史。时属邑有群盗,提兵入邑甿殷氏家,掠夺金帛,杀其父子,死者三人。刺史捕之甚急,月余不获。有钜鹿魏南华者,寓居齐鲁之间,家甚贫,宗谅命摄司法掾。一夕,南华梦数人皆被发,列诉于南华曰:“姓殷氏,父子三人,俱无罪而死,愿明公雪其冤。”南华曰:“杀汝者为谁?”对曰:“某所居东十里,有姓姚者,乃贼之魁也。”

南华许诺,惊寤。数日,(“数日”明抄本作“即日”。)宗谅谓南华曰:“盗杀吾甿,且一月矣,莫穷其迹,岂非吏不奉职乎!尔为司法官,第往验之。”南华驰往,未至,忽见一狐起于路旁深草中,驰入里人姚氏所居。噪而逐者以百数,其狐入一穴中,南华命以锸发之,得金帛甚多,乃群盗劫殷氏财也。即召姚氏子,讯其所自,目动词讷,即收劾之,果盗之魁也。自是尽擒其支党,且十辈。其狐虽匿于穴中,穷之卒无所见也,岂非冤魂之所假欤!时大和中也。(出《宣室志》)

唐朝时有个樊宗谅任密州刺史。当时属辖的城镇有一群盗贼。拿着兵器进入城镇的种田百姓殷家。掠夺去了金银布匹等财物,并杀了殷家父子,共三口。刺史命令紧急追捕,但过了一月有余仍然没有查获。有个钜鹿人叫魏南华的,居住在齐鲁两地之间,家中很贫穷,宗谅命他作法官带领部下捉拿。一天晚上,南华梦到几个人都披散着头发,并排站在面前告诉南华说:“我们姓殷,父子三人都是无罪而死,希望明公为我们报仇。”南华说:“杀你们的人是谁呢?”回答说:“在我们家东面大约十里的地方有个姓姚的,就是盗贼的魁首。”

南华答应了他们,然后惊醒了。又过了几天,宗谅对南华说:“无故杀了我们种田百姓。已经有一个多月,莫非你的部下不尽职尽责吗?你作为司法官,应该亲自前去探察。”南华骑一匹快马前去,还没到现场,忽然看见一个狐狸从路边的深草中跳起来,跑到姚氏住的地方,后面叫喊着追赶的有上百人。那只狐钻入一个洞里。南华命人用锹掘洞,挖出来很多金银布匹,原来是那群盗贼抢劫殷家的财物。南华立即召来姚家的人,审讯他这些财物是哪里来的。姚家人眼睛乱转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南华就把他下狱,一经拷问那人果然是盗贼的魁首。从此全部抓获了他的同伙,有十个人。那只狐狸虽然藏在洞里,努力搜查也再没有看见,难道不是冤魂借它来引导的吗?那时正是唐文宗大和年间。

荥阳氏

唐盈州令将之任,夜止属邑古寺。方寝,见老妪,以桐叶蒙其首,伛偻而前。令以拄杖拂其叶,妪俯拾而去,俄亦复来。如是者三,久之不复来矣。顷有衰裳者,自北户升阶,褰帘而前曰:“将有告于公,公无惧焉。”令曰:“是何妖物?”曰:“实鬼也,非妖也,以形容衰瘵,不敢干谒。向者窃令张奶少达幽情,而三遭柱杖之辱,老奶固辞,耻其复进,是以自往哀诉,冀不逢怒焉。某荥阳氏子,严君牧此州,未逾年,钟家祸,乃护丧归洛,夜止此寺。继母赐冶葛花汤,并室妹同夕而毙。张奶将哭,首碎铁锤,同瘗于北墙之竹阴。某陇西先夫人即日诉于上帝,帝敕云:‘为人之妻,已残戮仆妾,为人之母,又毒杀孤婴,居暗室,事难彰明,在天鉴,理宜诛殛。以死酬死,用谢诸孤。’付司命处置讫报。是日,先君复诉于上帝云:‘某游魂不灵,乖于守慎,致令嚚室,害及孤孩,彰此家风,黩于天听,岂止一死,能谢罪名。某三任县令,再剖符竹,实有能绩,以安黎甿。岂图余庆不流,见此狼狈,悠扬丹旐,未越属城。长男既已无辜,孀妇又俾酬死,念某旅榇,难为瘗埋,伏乞延其生命,使某得归葬洛阳,获袝先人之莹阙,某无恨矣。’明年继母到洛阳,发背疽而卒。上帝谴怒,已至如此,今某即无怨焉。所苦者,被僧徒筑溷于骸骨之上,粪秽之弊,所不堪忍。况妹为厕神姬仆,身为厕神役夫,积世簪缨,一日凌坠,天门阻越,上诉无阶,籍公仁德,故来奉告。”令曰:“吾将奈何?”答曰:“公能发某朽骨,沐以兰汤,覆以衣衾,迁于高原之上,脱能赐木皮之棺,苹藻之奠,亦望外也。”令曰:“诺,乃吾反掌之易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