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后来孝和做了皇帝,果然在上阳(意照八方)宫囚禁了武则天。

默啜

唐长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阳蚀尽,默啜贼到并州。至十五日,夜月蚀尽,贼并退尽。俗谚云:枣子塞鼻孔。悬楼阁却种。又云:蝉鸣蛁蟟唤,黍种糕糜断。又谚云: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鹊巢下近地,其年大水。(出《朝野佥载》)

唐朝长安二年的九月一日,太阳全被遮蔽了。这天默啜贼就到了并州。到了十五日这天晚上月亮也全被遮蔽了。而默啜贼又全都退了出去。世上流传的谚语说:“如果枣子塞进鼻孔,那么种子就要悬挂在楼阁上推迟耕种。”又说:“如果蝉鸣叫,种植黍米就不能丰收。”又有谚语说:“春天甲子日下雨,就要千里大旱;夏天甲子日下雨就会发大水;秋天甲子日下雨,庄稼的头上就会长出枝杈;天鹅在距离地面很近的地方筑窝,那年就要发大水。

张易之

唐长安四年十月,阴雨雪,一百余日不见星。正月诛逆贼张易之、昌宗等,则天废。

(出《朝野佥载》)

唐朝长安四年十月的时候,天气阴暗雨雪连绵,一百多天看不见星星。到了正月杀了逆贼张易之、昌宗等人,废除了武则天。

孙俭

唐幽州都督孙俭之入贼也,薛讷与之书曰:“季月不可入贼,大凶也。”俭曰:“六月宣王北伐,讷何所知?有敢言兵出不复者斩。”出军之日,有白虹垂头于军门。其夜,大星落于营内。兵将无敢言者。军行后,幽州界内鸦乌鸱鸢等并失,皆随军去。经二旬而军没,乌鸢食其肉焉。(出《朝野佥载》)

唐朝幽州都督孙俭发兵讨贼,薛讷给他一封信说:“月末不可以发兵,这是最不吉利的。”孙俭说:“六月宣王北伐,薛讷怎么知道,有敢再说不发兵的就杀了他。”军队出发的那天,有一道白虹在军门前,垂下了头。那以后,又有大星星坠落在军营内,但兵将没有敢说的。军队出发后,幽州境内的乌鸦和鸱鸢鸟全都没有了,都跟着军队去了。过了二十天军队就被消灭了,而乌鸦和鸱鸢鸟都来吃他们的肉。

太白昼见

唐延和初七日,(按《通鉴》卷二百十:“延和秋七月彗星出西方”,“日”疑是“月”。)太白昼见经天。其月,太上皇逊帝位。此易主之应也。至八月九月,太白又昼见,改元先天。至二月七日。(按《唐书·玄宗纪》:“先天二年七月甲子诛太平公主萧至忠岑义等”,“二月七日”疑是“二年七月”。)太上皇废,诛中书令萧至忠、侍中岑羲,流崔湜,寻诛之。(出《朝野佥载》)

唐朝延和年初正月七日,太白星显示在白天。那日,太上皇辞让帝位。这是改换国主的预兆啊!到了八月九月,太白又在白天看见了。国改年号“先天”。明年二月七日,太上皇被废除,杀了中书令萧至忠,侍中岑羲。流放了崔湜,不久也把崔湜杀了。

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

大星 火灾 水灾 僧一行 汪凤 僧普满 秦城芭蕉 睿陵僧 兴圣观 骆驼杖

大 星

唐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夜,大流星如瓮。或如盆大者,贯北斗,并西北落。小者随之无数。天星尽摇,至晓乃止。(“止”原作“上”。据明抄本、黄本改。)七月,襄王崩,谥殇帝。十月,吐蕃入陇右,掠羊马,杀伤无数。其年六月,大风拔树发屋,长安街中树,连根出者十七八。长安城初建,隋将作大匠高颖所植槐树,殆三百余年,至是拔出。终南山竹,开花结子,绵亘山谷,大小如麦。其岁大饥,其竹并枯死。岭南亦然。人取而食之,醴泉雨面,如米颗,人可食之。后汉襄楷云:国中竹柏枯者,不出三年,主当之。人家竹结实枯死者,家长当之。终南竹花枯死者,开元四年而太上皇崩。(出《朝野佥载》)

唐朝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有一个大流星象瓮那样大,还有象盆那样大的,贯北斗星,都坠落在西北方。小的跟着落下来的有无数个,天上的星星全都摇动了。到天亮时才停止。七月襄王死了,死后给“殇帝”称号。十月吐蕃进入了陇右,掠夺羊马,死伤了无数。这年的六月,大风将大树和房屋都给刮倒了,长安街上的树,连根拔出的十棵中就有七八棵,长安城刚开始建设时,隋将高颖领头所种植的槐树,大概有三百多年了。到这时被连根拔出。终南山的竹子,开花结子,布满整个山谷,大小就象是麦粒。那年天下闹饥荒,那些竹子也都枯萎而死。岭南的也是这样。人们都拿它来吃,醴泉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