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缘故。

严震

唐司空严震,梓州盐亭县人,所居枕釜戴山。但有鹿鸣,即严氏一人必殒。或一日,有亲表对坐,闻鹿鸣,其表曰:“釜戴山中鹿又鸣。”严曰:“此际多应到表兄。”其表兄遽对曰:“表兄不是严家子,合是三兄与四兄。”不日,严氏子一人果亡。是何异也。(出《北梦琐言》)

唐朝司空严震,梓州盐亭县人。居所靠釜戴山。只要有鹿鸣叫,严家必定有一个人死。

有一天,有一个表兄与严震对面坐着。又听到鹿叫,他的表兄说:“釜戴山中鹿又叫。”严震说:“这回多半要应验到表兄身上。”他的表兄立刻说:“我不是严家子弟呀,该是三兄与四兄吧。”没过几天,严家子弟果然有一人死亡。这是多么奇怪啊!

李德裕

唐卫公李德裕,初为太原从事。睹公牍中文水县解牒称:武士彟文水县墓前有碑。元和中,忽失龟头所在。碑上有武字十一处,皆镌去之。其碑大高于华岳者,非人力攀削所及。

不经半年,武相遇害。(出《戎幕闭谈》)

唐朝卫公李德裕当初任太原从事。看公文中文水县的呈文中称:“武士彟在文水县的墓前有石碑。元和年间,忽然龟头不知去向,碑上有十一处武字,都被刻掉。”那个石碑高大如华山,不是人力所能攀上刻掉的。没过半年,武丞相被人害死。

李师道

唐李师道既以青齐叛。章武帝将讨之,凡数年而王师不胜。师道益骄。尝一日坐于堂,其榻前有银鼎,忽相鼓,其一鼎耳足尽坠。后月余,刘悟手刃师道,青齐遂平。盖银鼎相鼓之兆也。(出《宣室志》)

唐朝李师道已经凭借青齐而反叛,章武帝将讨伐他。经几年时间皇帝的军队不能得胜。

师道更骄傲了。曾有一天,师道在厅堂坐着,他的床前有银鼎,忽然互相撞击,其中一个鼎的耳、足都掉了。一个多月后,刘(概系师道部下)悟亲手杀了师道,青齐之乱立刻平息。

大概是银鼎相撞的预兆吧。

韦温

唐韦温为宣州,病疮于首,因托后事于女婿。且曰:“予年二十九,为校书郎,梦渡浐水,中流见二吏,赍牒相召。一吏言:‘彼坟至大,功须万日,今未也。’今正万日,予岂免乎!”累日而卒。(出《酉阳杂俎》)

唐朝韦温治理宣州,在头上生了疮,因此托付后事给女婿,并且说:“我二十九岁那年,当校书郎,作梦渡浐水,在江中间见到两个官吏,抱着官牒召我,一吏说:”他的坟太大,须万日的功夫,今天还不到。“现在正好万日,我难道能避免吗?”不多几天就死了。

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吕群 朱克融 王涯 温造 李宗闵 柳公济 王涯 王潜 韩约 王氏 王哲

杜牧 卢献卿 卢骈 封望卿 崔彦曾 崔雍 庞从

吕 群

唐进士吕群,元和十一年下第游蜀。性粗褊不容物,仆使者未尝不切齿恨之。时过褒斜未半,所使多逃去,唯有一厮养。群意凄凄。行次一山岭,复歇鞍放马,策杖寻径,不觉数里。见杉松甚茂,临溪架水。有一草堂,境颇幽邃,似道士所居,但不见人,复入后斋,有新穿土坑,长可容身,其深数尺,中植一长刀,旁置二刀。又于坑旁壁上,大书云:‘两口加一口,即成兽矣。群意谓术士厌胜之所,亦不为异。即去一二里,问樵人,向之所见者,谁氏所处。樵人曰:“近并无此处。”因复窥之,则不见矣。后所到众会之所,必先访其事。或解曰:“两口君之姓也,加一口品字也。三刀州字,亦象也,君后位至刺史二千石矣。”群心然之。行至剑南界,计州郡所获百千,遂于成都买奴马服用,行李复泰矣。成都人有曰南竖者,凶猾无状,货久不售。群则以二十缗易之,既而鞭挞毁骂。奴不堪命,遂与其佣保潜有戕杀之心,而伺便未发耳。群至汉州,县令为群致酒宴。时群新制一绿绫裘,甚华洁。县令方燃蜡炬,将上于台,蜡泪数滴,污群裘上。县令戏曰:“仆且拉君此裘。”群曰:“拉则为盗矣。”复至眉州,留十余日。冬至之夕,逗宿眉西之正见寺。其下且欲害之。适遇院僧有老病将终,侍烛不绝。其计不行。群此夜忽不乐,乃于东壁题诗二篇。其一曰:“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其二曰:“社后辞巢燕,霜前别蒂蓬;愿为蝴蝶梦,飞去觅关中。”题讫,吟讽久之,数行泪下。明日冬至,抵彭山县。县令访群,群形貌索然。谓县令曰:“某殆将死乎?”意绪不堪,寥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