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1/4页)

��谋涓�皇瞧匠H四芄磺嵋淄扑愠隼吹摹�

竹骝

竹骝者,食竹之鼠也。生于深山溪谷竹林之中无人之境,非竹不食,巨如野狸,其肉肥脆。山民重之,每发地取之甚艰。岐梁睚眦之年,秦陇之地,无远近岩谷之间,此物争出,投城隍及所在民家。或穿墉坏城,或自门阈而入,犬食不尽,则并入人家房内,秦民之口腹饫焉。忽有童谣曰:“骝骝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岁,杨在蜀江头。”智者不能议之。庚午岁,大梁同州节度使刘知俊叛梁入秦,家于天水。天水破,流入蜀。居数年间,蜀人又谣曰:“黑牛无系绊,棕绳一时断。”伪蜀先主闻之,惧曰:“黑牛者,刘之小字;棕绳者,吾子孙之名也。盖前辈连宗字,后辈连承字为名,棕绳与宗承同音。吾老矣,得不为子孙之患乎?”于是害刘公以厌之。明年,岁在戊寅,先主不豫,合眼刘公在目前。蜀人惧之,遂粉刘之骨,扬入于蜀江。先主寻崩。议者方知骝者刘也,黑牛者刘之小字,戊寅岁扬骨入于蜀江之应。(出《王氏见闻》)

竹骝是一种吃竹子的鼠类,生长在没有人烟的深山溪谷的竹林之中,不是竹子它不吃,竹骝的体型大如野猫,肉质肥脆,山里的居民非常喜欢吃,但是挖地抓竹骝很不容易。岐和梁发生冲突的那一年陕西和甘肃一带,不论是远近的山谷岸石之间,竹骝争先恐后地往外跑,跑到城墙下的壕沟里和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它们或是挖洞毁坏城墙,或是从门坎进入居民家里,狗无法吃尽它们,陕西的老百姓吃够了竹骝的肉。这时忽然流传一首童谣说:“骝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岁,杨在蜀江头。”有学问的聪明人也不理解童谣的意思。

庚午年,大梁同州节度使刘知俊背叛大梁,带兵进入陕西,驻扎安家在天水。天水被攻破以后,又流窜进入四川。住了几年以后,四川又流传一首民谣说:“黑牛无系绊,棕绳一时断。”前蜀的先主王建听到后害怕地说:“黑牛是刘知俊的小名,而棕绳是我子孙的名字,是按照家谱继承和接续下去的叫宗然后是承字,棕绳与宗承同音。我老了,不能为子孙留下隐患。于是王建将刘知俊杀了以消除隐患。第二年是戊寅年,先主王建心情不好,一闭上眼睛就见刘知俊在眼前,他很害怕,命令人将刘知俊的骨头砸碎,扔到了蜀江里,不久先主王建死了,这时人们才知道,民谣里的骝是指刘,黑牛是刘知俊的小名,”但看戊寅岁,扬在蜀江头“是指在戊寅年将刘知俊的骨头扬到蜀江中。

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

名贤

郭林宗 李膺 徐孺子 郑玄 蔡邕 崔仁师 张文瓘 虞世南 马周

员半千 严安之 萧颖士 萧嵩 于休烈 李廙 郑絪 独孤郁 赵逢

讽谏

晏子 优旃 东方朔 简雍 斛斯丰乐 高季辅 李景伯 苏颋 黄幡绰 李绛

名 贤

郭林宗

郭林宗来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李膺亦在焉。众人皆诣大槐客舍而别,独膺与林宗共载,乘薄笨车,上大槐坂。观者数百人,引领望之,眇若松乔之在霄汉。(出《商芸小说》)

郭林宗来到京城游玩,要回故乡的那一天,前来送行的官员、车子有一千多辆,李膺也来了。众人都只送到大槐旅店便告别回去了,只有李膺和郭林宗同乘一辆破旧的车子,一直登上大槐坡顶,有好几百人伸着脖子观看,就像观看赤松子和王子乔两位神仙行进在高高的天上。

李膺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出膺《家录》,明抄本“录”作“乘”)

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出《商芸小说》)

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出《商芸小说》)

膺为侍御史。青州凡六郡,唯陈仲举为乐安,视事,其余皆病。七十县并弃官而去。其威风如此。(出《商芸小说》)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