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 (第1/4页)

阎子自何至止?”对曰:“从江东来。”敬奉不敢怠。景庄一旦际暮醉归,忽蒙问某行第,乃曰:阎二十,消息绝好,景庄大险。某对曰:不然,必先大府首荐。声价已振京洛,如某远地一送,岂敢望有成哉?“

景庄曰:“足下定矣。”十一月下旬。遂试杂文。十二月三日。天津桥放杂文榜。景庄与某俱过。其日苦寒,是月四日,天津桥作铺帖经,景庄寻被绌落,某具前白主司曰:“某早留心章句,不工帖书,必恐不及格。”主司曰:“可不知礼闱故事。亦许诗赎。某致词后,纷纷去留。某又遽前白主司曰:侍郎开奖劝之路,许作诗赎帖,未见题出。主司曰:赋天津桥望洛阳城残雪诗。某只作得二十字。某诗曰:”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已闻主司催约诗甚急,日势又晚,某告主司,天寒水冻,书不成字。便闻主司处分,得句见在将来。主司一览所纳,称赏再三,遂唱过。其夕,景庄相贺云:”前与足下并铺,试蜡日祈天宗赋,窃见足下用鲁丘(“丘”原作“血”,据明抄本改)对卫赐。据义,卫赐则子贡也,足下书卫赐作驷马字,唯以此奉忧耳。“某闻是说,反思之,实作驷马字,意甚惶骇。比榜出,某滥忝第,与状头同参座主,座主曰:诸公试日,天寒急景,写札杂文,或有不如法。今恐文书到西京,须呈宰相,请先辈等各买好纸,重来请印,如法写净送纳,抽其退本。诸公大喜。及某撰本却请出,驷字上朱点极大。座主还阙之日,独揖前曰:”春间遗(“遗”原作“遣”,据明抄本改)才,所投六韵,不敢惭忘,聊副素约耳。“(出《乾鐉子》)

阎济美,曾经有人答应他必考中,自己不肯。经三次才考中。首科,他的杂文被刘侍郎批落。再科其杂文又被王侍郎批落。当时,年龄已长。曾渡江到径山向钦大师请教。春天,因为落第,准备回乡。向主考赠送一首六韵诗:

謇谔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望鈙金自跃,应物镜何偏。

南国幽沈尽,东堂礼乐宣。

转今游异士,更昔至公年。

芳树欢新景,青云泣暮天。

唯愁凤池拜,孤贱更谁怜。

意思说,自己文明雅量,堪做正直的王臣。是一块金子,可是镜子老照不见。家乡山青水碧而幽静,音乐也好听。功业不成,我也快到了你的年龄。绿树婆娑,向晚天流泪。愁我屡试不第,谁人怜惜?

主考读了他的诗,问他落第原因,阎济美把两试不中的情况因由,以实相告,主考深深叹息自己的失误,又为他的才华惋惜。便说:“你送来的这首六韵诗,肯定会有用处。你放心地走吧,不用担心将来的事情。”阎济美于是走了。秋天,朝廷要求各地举荐人才,江东举荐阎济美,名字报到礼部。通知在长安和洛阳分别设立考场。主考官先到洛阳。阎济美也到了洛阳,但他没有什么认识人,就住在清化里的一个客店里。当时物价昂贵,腰里仅有五串钱,还有一头瘸驴。另一举子卢景庄是洛阳举荐的,也住在这里。这个人很有钱,跟着不少仆人,骑着高头大马。初次见面,两人一揖无话。过了些日子,卢景庄问阎济美:“你从哪来?”阎济美说从江东来。对人家很敬重。一天,卢景庄喝了酒回来,醉着问你是阎老几?阎济美回答说阎二十。卢景庄听了这消息,震惊说我遇到对手了。阎济美说:“不可能,你有东都地方官员的推荐,名声已震两京(指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象我这样从远地方来的,能有什么成就?”卢景庄说:“你肯定考中了。”十一月下旬,考试杂文,十二月三日放榜天津桥。卢景庄和阎济美都通过了。那几天,天气极为寒冷。四日,又在天津桥考试帖经(帖,书字;经,五经)。卢景庄没有通过。阎济美对考官说:“我早先只重视读书,没有注意学习写字,恐怕不及格。”考官说,不明了考试规矩,不工帖,可以用诗赋来代替。听到这话,有些人走了,有些人坚持应考。阎济美又快步走到前面说:“考官大人既然指明了出路,允许以诗代替帖试,请出题目。”考官即出题目为《天津桥望洛城残雪》,阎济美只写了二十字:

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

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

大意说,云彩刚从洛阳的上空流去,积雪还没有融化,人们因此而感到寒冷。天空尚有一抹云在,斜阳已残了。这时,考官催要交卷,很急,天色又将晚。阎济美又对考官说:“天气寒冷,写不成字,请大人决定吧。”考官说把现在写完的拿来。考官看了阎济美的诗非常赞赏,遂获通过。晚上,卢景庄向他表示祝贺,说那天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