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今年的会试推到了三月中旬,那么发榜之日就依次推到四月,殿试则是五月的事了,唐伯虎和文徵明离家日久,考完之后患得患失,突然思归起来,反正有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向段飞告辞,然后离开京城南下回苏州了。

临近四月的时候,开海通商之议终于开始正式逐步实施,首先准备开放的是原有的三个市舶司,经过段飞不断游说,正德决定改革对外的朝贡制度,规定今后馈赠外国使节的礼品应等于或者略多于他们所带来的礼物,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十倍还之,天朝上国再宽厚也不是这样浪费的,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而且外国临时使节在华停留时间也限制在一个月之内,吃住定量供应,其他开销一概自己掏腰包,在京城以及南京、宁波、泉州、广州五个地方建立各国大使馆,允许各国派遣长期驻华使节驻扎,可以处理一些应急外交事件,每国限员十人,包括亲戚仆从,除了租金不用出之外,其他开销也都要自行处理,当然,像满刺加国王那样的特例除外。

这个国策公布之后原本赖在京城不肯走的许多周边国家使节在一日之内走掉了大半,每天节省的招待费就有好几千两白银之多,一年算下来少说也省了十万两银子,相当于一个穷省一年的税赋了。

除了对日本和佛郎机依旧保留堪合制外,对其他各国海上贸易采取宽容的分级税收制,除了一些特殊物品,比如涉及军事和民间有技术保护需求的商品,基本上都可以自由经营。

由此而诞生了技术保护的官方需求,专利局应运而生,专利局接受的第一单专利申请就达几百项之多,全部来自锦衣卫辖下的研究局,当专利申请获通过之后,锦衣卫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抓了不少奸商,他们依靠卖盗版《大明牌》等涉及专利的物品发家,按照新颁布的专利法,他们被抄家,主犯被罚流役十年,从犯各被判三五年苦役不等,一时间大明娱乐公司产品被盗版的情况得到控制,每月利润上升了足足三成。

第444章 【土改放贷】

在苏州,一条鞭法也开始实施,桂萼雷厉风行地抓了几个大地主,他们以放印子钱的方式让许多农民家破人亡,田地被侵占,并且谎报土地情况,良田报次田,十亩报一亩,还将自己名下税款强转到别人头上,实在是罪行累累。

桂萼按照新法,重新丈量田地,揭穿他们的诡计,将他们的罪行公诸于众,然后罚了他们一笔银子,限期令他们退还强索的土地,对拥有千倾以上良田的大地主采取阶梯收税的方法,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赋税让那些大地主叫苦不迭,到处走后门想整垮桂萼,还召集无赖到苏州衙门前闹事,却被桂萼同知巡检司和苏州卫,将闹事者全抓了起来,每人重打二十大板,抓出为首者更是重打五十大板,当场打死了几个无赖,再也没有人敢出头闹事。

几度交锋之后,眼看着插秧季节就要过去,高额的田租让那些大地主手里的田没人敢租,首先支撑不住的地主开始出售自己手里的田产,其他人看到朝廷态度坚决,也不敢再拖,免得田里颗粒无收,自己却还要交大比的税银,于是纷纷开始抛售田产。

苏州大地主很多,他们集体抛售田产,供远大于求的情况之下,田地的价格雪崩一般瞬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许多本地人开始购买地产,保持家庭拥有的田产在赋税最低的十亩以内,纵然如此,依然有很多田卖不出去,这时候苏州府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由苏州府作保,大通钱庄苏州号给任何户籍在苏州府以内的农民发放买地贷款,手续繁复了点,不过这也是为了保证土地最终真正落到平民手中,所以消息一经宣布,前来贷款买地的农民依旧排出长队,让苏州府和大通钱庄紧急加派人手,并从扬州、杭州、南京紧急调动大笔银子应付贷款需求。

因为准备充足应付得当,正德十五年四月六日这一天,大通钱庄苏州府贷出去的银子就达到了夸张的二百万两之多,因为购地者多,所以地价有所上浮,不过依然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价位,三日之后,贷款购地的风潮终于过去,统计之后大通钱庄算得总共贷款四百五十八万两之多,扬州、杭州、南京的库银为之一空,险些不够支付的,好在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桂萼早清算出田地数目,富余田产的数目,可能会出售数目,基本上与计划相当,唯一变数较大的就是田产的售价了,为此比计划中多贷款了五十多万两银子。

新法规定新购田第一年免租金,所以买到地的农民第一年只需还贷即可,因为赋税降低,他们大约五年之后可以还完贷,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为防止田地再次流入大地主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