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尊上兽面两眼圆睁凸起,威严神秘。兽面两侧各饰有一只凤鸟,长冠巨爪,向上腾飞。尊地为云雷纹,凸起的饕餮纹上复刻阴线纹,颈上和足上各饰两周凸弦纹,纹饰多样,器体雄浑。

尊为盛酒器,也用作注酒器,《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陆游《杂感》中即有‘一尊易致葡萄酒,万里难逢鹳鹊楼’诗句。尊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青铜尊除圆形外,也有方形的,还有模拟鸟兽形状的,统称‘鸟兽尊’。青铜尊在春秋战国就很少见了。像这件有3000岁高寿的兽面纹尊,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从艺术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因为在它周身集中了诸多纹饰和浅雕、浮雕、阴刻,并做到平面图像与浮雕相结合,器皿与动物形象相结合,整个青铜尊的结构确实够精巧的了。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从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等。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然而,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具主要为奴隶主阶级占有和享用。可是历史发展到今天,若是再用它当酒壶使用,那可是倒胃口了,因为从这件尊的整个造型来看,很像现代用的痰盂。

……”

张无风旁征博引,详细的论证和讲述了饕餮兽面纹的演变过程以及相对应出现的一些文物的相关介绍,整个讲述足足讲述了三十多分钟,而其经典的讲述和详细的解说,让整个大厅一片安静。

而此刻,王老依然站在张无风旁边,而张无风依然站在主讲的位置。

许久,场中无法控制的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而现场的很多老者,都自发的站了起来,以示对张无风的尊重。

“张先生,请问关于三星堆青铜兽面像,你可有见过?”

“张先生,三星堆青铜兽面像,你可有收藏,可否让我鉴赏一番?”

“张先生,之前在下质疑你学识粗浅,实在惭愧之极……”

“张先生,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根据兽面纹的演变,那么,商代奴隶社会的特点又在什么地方呢?”众多人中,那位戴眼镜的中年汉子脸色微微有些阴沉,随即又傲然问道。

“呵呵,这个其实我刚才也有提到过,我以为你听明白了,不明白,行,你的理解力我确实得说详细点才行。”

“你——”

“嗯,商代奴隶社会的典型特点其实充分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上,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青铜礼器上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其时代特点的反映。

以青铜器纹样为代表,饕餮纹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及社会意义。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不仅符合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且表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图案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它能按照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需要而加以变化,用器型和纹饰来满足拥有者对等级和所属关系的要求。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春秋晚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工艺美术中。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与统治残暴的商代奴隶社会相比,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一改青铜礼器凝重威严、形大笨重的特征。使作品的主题从神秘怪诞的偶像纹样向现实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战争、历史故事等题材转化。如莲鹤方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主要是蟠螭纹和蟠虬纹,给人以清新、活泼、自然、轻松的感觉。

在一切视觉形象中,最基本的是纹饰。纹饰是装饰表面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其他形象构成的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着纹饰的作用。史前时代闻名世界的彩陶文化;殷商时代的青铜纹饰,是‘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出自《左传。宣三年》)的意识下的产物,唐朝时代变化多端的佛教纹饰‘卷草纹’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