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大殿上举国才气前一百名进士每人相隔半丈,端坐于几案后,案上白纸十张,豪笔一支。

殿试三天,每天圣人出一题,可做诗、做词、做赋。三天后殿试完。

五天后岐山文博书苑评出大陆前三甲,整个乾元大陆只取前三甲,不论国籍。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文位升翰林,得圣人才气灌顶,划地十亩建宅,月俸升至百两,本国皇室赏镇国文宝。

这也是进士升翰林的唯一途径。而大夏国,已经十二年没有出一个三鼎甲,翰林反而陨落了两位,举国读书人颜面无存。

大夏国,昌河省,河东道,永定府。

林天交了考牌,补上了保人文书,换考牌九考厅八十一课室,顺着人流进入崇圣书院大门。

崇圣书院占地百亩,共十个大考厅,每考厅五百课室,皆用青砖隔断。考试时,有军部军士巡场,恶意破坏考场规则者立时逐出,终生禁考。

考生分成三批,分三天入场考试,考题由仁、义、礼、智四大儒殿出,每年出的题目都不同。今年据坊间推测,人族与妖蛮族三千年不战之约期限已过,妖蛮屡犯边疆,将士需要量大大增加,出战诗题的可能性很大。

考生考试的顺序会被打乱,这也是林天报考的时间不算靠前,但却是第一天参考的原因。而且三天的考题各不相同,也不存在泄题的危险。

诗词讲究悟性,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考试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时辰,但作诗词足够。那些呆读书,读死书,无文心悟性之人,给他一道诗题,写到死也写不出才气喷涌之词句。又何必为他们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顺着房间序列,林天找到八十一课室,四壁青砖,一蒲团,一案几,两壶清水。案几上白纸十张,豪笔一支,砚墨各一,印红泥盘一方。白纸十张考生可打草稿,最后只交一张成诗白纸。诗句写好之后,考号写在白纸上端,名字写在纸下端,右手在印泥盘里沾上印红,按在名字之上即可交卷。

“开考。大夏朝,正明三年童生题:夜战。”

随着监考学士洪亮的声音响起,课室的门自动关上,考试正式开始。

林天盯着砚台里的墨汁,用豪笔在里面画来画去,拿不定主意。可能一:诗写出来,交上去,放榜,亚圣才气灌顶后爆体而死。可能二:放弃不写,几两银子省吃俭用,最后要嘛永远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要嘛饿死。

青牛这几天只能吃粗糙的干草,都饿瘦了。

想要出人头地,除了科举,别无选择。

林天扯过白纸铺好,提笔在卷首写下考号。抬肘,笔端往下,写下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破阵子

崇圣书院,执院大厅里,永定府三大巨头正襟危坐,面前摆着三个茶碗。儒殿仁殿出身的执院大儒慕寒秋,须发花白,脸色枣红,坐在正中。永定府知府刘寿身着官袍,略显肥胖,文位是举人。永定府参将唐鹊阔鼻方口、人高马大,以战诗中举,文位武举人,统领永定府二万军士。二人恭陪下座,捧着茶碗喝茶。

“值此多事之秋,希望能出几个文心刚强的童生,若干年之后考上武举人,大夏国抵御妖蛮能多几分助力。”慕寒秋声音洪亮,却似乎在自言自语。

“十秀才出一举人,十举人得一武举人,已经是幸事。人族身体天生孱弱,身体能和妖蛮族比肩,才气又达举人的武举人实在太难得了。”

刘寿说话时盯着唐鹊,唐鹊端着茶碗挺直了腰背,很是受用。

“文举和武举文位相当,刘知府不要过谦。你把永定府治理地井井有条,政绩斐然,以政绩升进士是迟早的事。”唐鹊哈哈大笑道。

慕寒秋皱了皱眉头,大儒有天眼窥心的文位天赋技能。刘寿、唐鹊二人文心滞重,才气浑浊不扬,已经没有半点灵动之相。这一生也只能停在举人的境界了。

突然考厅方向传来异响,三人几步踏出大厅,抬头望去,只见第九考厅屋顶紫则才气围绕,紫气中依稀有刀光剑影……

“武举战诗!”

三人瞪大了眼睛,童生考场居然直接出现了武举战诗……

大夏国近一百年,只有一位惊才绝艳的天才李连鹤有过这样的成绩。但当时他也只是文诗中文举人。

知府刘寿脸泛红光,搓着双手,心中狂喜,永定府出了文坛天才,政绩进士有望了。

“天佑大夏,天佑大夏。走,我们看看去。”慕寒秋挥手,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