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愕卮蛟诮�阱氤叩摹安�骱病焙诺慕⑶藕图装迳希�率垢媒⑸系�200多名水兵当场死亡,包括舰长在内的400余人负伤。准备接任舰长职务的霍普金斯上校也身负重伤,右脚只有几根肌腱与腿部相连。幸亏一位军医用随身携带的刀割下他的脚,并在伤口上洒上消炎粉,又注射了止疼的吗啡,才使他减少了一些痛苦。

当时的亲历者在后来回忆时还心有余悸。他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甲板上到处都是炸死或奄奄一息的重伤号,许多人血肉模糊,十分可怕……”

此后不久,“伯明翰”号舰长被迫下令弃舰。

比“伯明翰”号大得多的“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则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大火越燃越旺,宛如大海上突入冒出的一座活火山。为了不影响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在救出“普林斯顿”号的船员后,特混舰队司令米彻尔忍痛下令将“普林斯顿”号击沉。天一黑,巡洋舰“雷诺”号瞄准它发射了2条鱼雷,帮助这个烧得变了形的庞然大物尽早结束了痛苦挣扎。

中国有句老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说在某一方面的损失,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弥补。用这话来形容莱特湾海战中的美军倒也合适。

当“普林斯顿”号上的水兵们忙着救火的时候,特混舰队第2大队的85架飞机(两批)、第3大队的40架飞机正开足马力,像恶虎扑食似地飞向从锡布延海驶来的栗田舰队。

锡布延海位于民都洛岛和吕宋岛之间,这里岛屿众多,航道狭窄。

24日一整天,锡布延海上空天气晴朗,清新的东风吹移着一小块一小块白云。蓝色的大海上散布着一块块葱绿葱绿的热带小岛。从空中可以一眼望见庞大的舰群在海面上留下的航行尾迹。这番风景如画的景象固然令美国飞行员心旷神怡,但是对缺乏空中掩护的栗田舰队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为了尽快到达莱特湾,栗田正硬着头皮下令整个舰队以18海里的速度尽快通过这段危险的航道。

24日10时28分,特混舰队第2大队第一批起飞的45架飞机,其中包括21架战斗机、12架俯冲轰炸机、12架鱼雷轰炸机,首先向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等舰发起了攻击,从而拉开了“空对舰大战”5个回合的序幕。

此时“大和”号上的栗田健男真是万般无奈,焦虑万分。空中,没有一架己方飞机,他的舰队只能靠自身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来保护自己。排水量达65000吨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虽然各有9门460毫米口径的巨炮和143门其他各种火炮,此时却派不上用场,有劲使不出来。好在这两艘巨舰都披挂着厚厚的铠甲,舷部装甲厚达410毫米。护卫它们的每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上也有百余门高射火炮。此时,林立的炮管就如同发怒的刺猬一样,以90度的仰角指向天空,用炮弹编织出一张张密集的防空火力网。

美军轰炸机不顾猛烈的对空炮火,从高空俯冲下来,发动了一次次攻击。这次攻击实施了18分钟。

“大和”号和“武藏”号厚厚的装甲将大部分命中的弹片都弹到海里去了。

两颗炸弹和一颗鱼雷击中了“武藏”号巨大的前舱壁,一门主炮的方向盘不能转动。但“武藏”号只是摇晃了几下,又继续破浪前进。

在“武藏”号一侧护航的重巡洋舰“妙高”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在躲过两条鱼雷的袭击后,被第3条鱼雷击中,右舷后部的电机舱、轮机舱都灌满了水,航速顿时慢了下来,摇摇晃晃地退出阵列,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调头返回文莱。

。。

孤注一掷(7)

12时06分,第2大队的第二批31架轰炸机发动了第2轮攻击。攻击持续了9分钟。

一大早就因警报取消了早饭的日本水兵,此刻已是又累又饿,连饭团子也来不及塞进嘴里,又挣扎着爬进炮塔,开始了对空射击。

这一次,美国人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武藏”号和“大和”号。他们冒着猛烈的炮火实施俯冲轰炸,直到把全部鱼雷和炸弹丢光才离开战场。

战斗中,“大和”号总算把所有投向自己的炸弹和鱼雷都躲了过去,仅有两颗炸弹落在战舰附近,没有造成太大伤害。

“武藏”号的左舷则中了几条鱼雷和几颗炸弹,其中一颗炸弹炸开了前甲板,鱼雷炸破了舰舷。另一颗炸弹从炸开的甲板穿透进去,在底舱爆炸。爆炸后引起的火灾导致两个锅炉舱和一个轮机舱停止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