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夜色愈深,酒席仍然没有散去,歌舞声声,节目还在继续。盛唐的酒宴,开始得早,结束得迟,何况久违的老朋友难得一见,握手言欢,畅叙旧情,即便斜月沉沉,谁都不愿言归。美好的情愫,常常在持久的维系中更显真挚。“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的话语里,始终在发问,问自己,也问别人。罢了,这个夜晚,虽说有些伤感,毕竟留下了什么。

张若虚作品传世,而人却不传。我曾反复查找关于他的生平,所能知道的,不过“扬州人,兖州兵曹”寥寥数字。他的身世和他的名字一样,若虚若幻。这样也好,保留心中对这位诗人的一份扑朔迷离的想象。只是忍不住,一次次转过头来,回味这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佳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欢◇迎访◇问◇BOOK。◇

第33节: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1)

张九龄:孤鸿海上来

清人蘅塘退士孙洙一生曾历任数方县令,到了晚年,喜好做诗,择取《全唐诗》精要,汇编成《唐诗三百首》。这本集子起先作为家塾课本,是为初学诗文的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后来渐渐地在成人读者间流行开来,其影响力超过历代唐诗集萃。其中开篇之作,便是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幼年初读,似觉晦涩难懂。及至后来,历览稍多,每每读之,感慨愈深,仿佛眼前有一只孤鸿,掠过旷野,翱翔于茫茫天际。

从寒窗苦读的一介书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张九龄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风顺。他文才出众,少年闻名,早在十三岁时,就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王刺史一见而叹,“此子必能致远”,即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话后来又被当朝宰相张说重新评价,说张九龄的文章“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张九龄遇到张说,并且得到扶持,甚至“叙为昭穆”,可见张说对他的器重。而张九龄也确以他过人的才华,无论是考量人才,还是上书言事,都获得朝廷内外的一致赞誉。张九龄的仕途成功,得益于一个贤相的悉心指引。当然,他的任用也深受张说升贬的影响。

宰相之职,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对于国家的安危兴亡,举足轻重。唐玄宗登基之始,励精图治,启用一批贤能的宰相,国泰民安,皇祚兴盛,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集中出现了几位名载青史的贤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张九龄以务实清廉而闻名。他屡屡上书,认为选官应唯才是举,不循资历,因而颇得器重,王维称赞其“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在担任宰相期间,张九龄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有一次,唐玄宗过生日:

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旧唐书·卷九十九》

也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老夫子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递呈上来,又是劝说又是警戒。张九龄秉公尽职,刚正不阿,彰善瘅恶,竭力匡扶社稷,为开元盛世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宰相中的典范。

位极人臣的张九龄,身兼执宰大臣与诗坛领袖的双重身份,实乃文坛之幸,唐诗之幸。虽然后来在文坛中张九龄的地位不如他的门生好友显著,但他振臂一呼,身先士卒,他的诗作中流露出要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精神,对于唐诗从生机黯然的宫廷诗迈向气象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