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这样推,他们的销量是不可能上得去的。另一点就是他们自身的生产与工艺不改进迟早还是会被淘汰掉,就会像2002年到2004年那样的情景,陡然出现了许多的国产手机品牌,最后经过两三年后,这些国产机全部倒下,剩下的还是国际品牌,而且消费者对国际品牌更加的信任,对国产愈加的拒绝了。最后,国产货只能走所谓的“山寨”之路,永远的受人凌辱。

商场上残酷的竞争规则就是这样,也许你掉下去了,第二次爬起来比第一次会更加的艰难。首先受到的是品牌上的认可,其次是品质,再次就是服务,最后是价格。现在哪个厂家能在这四个方面竞争过国际品牌?很难,如果单从价位上讲,那是国产的强项,但仅仅是价位是不行的,就像肖俊峰遇到的那个售货小姐的介绍一下,你价位再低,别人一句话把你给卡死了。

接下来,肖俊峰把工作的计划整理好后,便写了一篇关于《国产品牌的艰难出路》的文章,就以数码相机为例详细的说了现在国产数码产品的处境及他的一些观点。写好之后,他把这篇文章在几个专业的门户网站上上传了上去。

正准备睡觉,电话响起,肖俊峰一看,是张总打过来的。

“喂。张总,你好。”

“肖经理,睡了没有?有没有打扰到你休息?” 。 想看书来

规则23

“没有,我刚刚把明天要与代理商谈的东西整理好。”

“哦,工作是忙不完的,要注意休息。”电话那头传来张总的关心,令肖俊峰心里不觉一阵小小的感动。

“哦,对了,我刚看了你发的邮件,这么晚我打电话给你,就是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说几点。”

“张总,有什么指示,你说。”

“嗯?指示?哈哈。。。怎么像官场里一样?这样不好,以后不要动不动什么指示的。其实也没什么的,只是我之前从来没看到哪个市场人员给过我这样的东西,你里面说到的几点,看了让人心里震触啊,以前我是对市场如何了解甚少,只是知道哪里销售量多少,我们要求增长多少,还不知道真实的一个地区的消费市场究竟是什么情况的。那照你邮件里那样说的,你打算怎么做?这是我感兴趣的。”

“其实张总,现在怎么做,我也是有点悬了,至少我一开始想的那一套完全都没有用了。现在我觉得单是站在这个市场销售来说要做的就只几点,一是我明天去跟代理商要谈的是要求他们增加铺货量,几个电子市场,我们产品的暴光率不及百分之二十,消费者都看不到产品,更谈什么销售出去呢?第二,我了解到了销售商买我们的产品只在渠道价上加五十块,显然是这样造成价格优势,只求买出去就行了,那我们是不是增加一下他们的利润空间,再把我们的渠道价下调一些,把返点再提高点,刺激一下代理商?第三,我们产品的宣传是根本没有,更别说知名度有多高了,所以我想在这次出差回去之后,想申请一个促销,再申请点广告费用,对销售得好的经销商进行一个柜台包装。第四,我正在组织一些材料,我觉得有必要对所有的代理商与经销商进行培训了,我今天听了一个售货员的介绍,照她那样的介绍,我们的产品是很难买出去的,要培训,并增加所有柜台销售员的推我们产品的力度,是不是我们给柜台销售人员一点提成,比如销售出一台,奖十块钱什么的,增加他们推我们产品的积极性?第五,我想有些不适合与我们合作的代理我想更换掉,当然不是现在,现在找别的代理商我们会有难度。我想到的就这么多,其中有几点都是渠道销售里面常用的几招。”

“嗯,其实你说的其中几点方法,现在很多渠道都在用,我们一直没这样搞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既然你提出来了,那你先去搞,总结出一些好的方法出来,到时候华东区这样的模式成功,再推向其它地区。你说到的更换代理商的事,这件事要谨慎,我想听听你为什么要更换代理商的原因。”

“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代理商是代理着许多个大牌子的总代理商,不可否认他是最大的客户,也做得最强,但我觉得他不是我们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嗯?他都是最大最强的了,怎么还不是我们最合适的代理商呢?”张总有些疑惑的问肖俊峰。

“原因很简单,他们是销那些国际品牌赚钱,还是销我们的赚钱?那肯定是销大品牌赚钱的。那么,他们最主要销售精力会放在哪一块?肯定是那些大品牌上,对我们产品的推广只是顺带一下,不可能花大力气去搞的。我们的产品在他们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