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撕⒆拥那巴舅�窃谒�幌А>��拇ψ裳��锤凑遄茫�笥胰ê猓��粝秆『螅�页っ蔷拖穸��忠谎�押⒆哟��搜�#�桓�死鲜Γ�醚�:屠鲜�绺毫颂�嗵�氐脑鹑危�页ぞ痈吡傧碌匾�蠛椭富幼叛�#�峁�共患�昧罴页ぢ�狻�

作为在教育一线打拼了多年的我,目睹和感受了家长们的惆怅后,对家长们的同情只有20%,而把80%的同情给了孩子们。哈药六厂在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语是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花钱为孩子选择学校、选择老师,而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却是无法选择的。尤其是已经做了十余年不合格的家长,又赶上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碰撞加剧之时,家长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和苛求老师,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路及教育方法,也许只有您的转变才是青春期与“更年期”之间的调和剂。

最后,我摘录中央电视台《实说实话》节目嘉宾,教育工作者皇甫军伟老师的一段话,供家长们思考:

“河北一对农民夫妇培养了六个大学生。他们两个几乎不识字,道理也讲不出来,但是他们的每一点行动都能让孩子去理解。我称这种交流是伟大的交流,是第一流的交流;第二个层次的交流是家长说一句孩子能够听一句,这是优秀的家长;第三个层次的交流就是家长说三句,孩子能记住,但不一定立马就按照他说的去做;第四个就是基本介于合格和不合格边缘(之间),家长说三句,孩子一句也不听,一句也没记住;最糟糕的一种是家长说三句,孩子都记住了,但是反着做。”

“每一个家长都可以成为解救孩子的老师。”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这是一个残酷的调查,记者在发放试卷的时候没有预料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样:6成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朋友,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把心里话跟父母说——我们很愿意我们的抽样出了问题。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这是一个残酷的调查,记者在发放试卷的时候没有预料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样: 6成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朋友,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把心里话跟父母说——我们很愿意我们的抽样出了问题。”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也为此发愁,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大人说话?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新京报《孩子的真心话说给谁听》

“理解万岁”是前几年风靡了一阵子的一句时尚语。在这四个字的启发和影响下,中小学生们,年轻的孩子们时不时发出“老师、家长请理解我们”的呼声;而老师们则在抱怨:“老要求我们理解学生,谁理解我们呀?”父母们更是无奈地叹息:“这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们对他的一片苦心呢?”看看,两代人为了求得对方的理解快打起来了。其实要我说谁都不容易,谁都渴望理解,谁都需要理解。就说学生吧,他们过的是孩子们该过的日子吗?就拿我现在的学生来说,住得离学校最近的每天也得6点半起床,7点半以前必须到校,上午5节课,中午连吃饭带休息应该将近两个小时。但按照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们都要提前50分钟回教室,下午再上2至3节课,课后主科统练,最早4点半放学,晚上连作业带复习,让学生很少在晚上11点以前能睡觉(初三毕业班学生基本都在12点以后上床)。周六、周日不是家教就是补课班、提高班,仅存的那点儿“玩儿”的天性使得他们偷着摸着玩会儿电脑,抢点儿时间打会儿篮球,踢会儿足球,趁父母没下班看会儿电视……但哪样也没玩踏实过,因为一旦让老师或家长发现了,就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我的一个学生就曾在他的一篇作文中把他“偷看”电视时的情境和心态作了活灵活现的描述:“眼睛盯着电视画面,手里拿着遥控器,手指虚放在开关按钮上,耳朵听着楼道的脚步声,心中十分忐忑不安。听到门前似乎有动静了,赶快关掉电视机,迅速坐到书桌前,唉!一场虚惊,脚步声是往楼上去的。”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可恼?可气?可恨?我看是可怜!可是没办法,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他们不这么“拼搏”,就有可能偏离目前中国“成才”的轨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用很多成年人教育孩子的一句话就是:“今后你没个大学文凭,哪个单位要你,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弄得现在的学生们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增加了两个字:郁闷——这是中学生们目前用得频率很高的两个字。

要说孩子的父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