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 (第1/4页)

严格的审批程序,基本上民用企业也只有国企能够有资格申请,申请下来,还需要采购卫星,或者委托专门的企业与机构设计生产,卫星有了,还要花费昂贵的资金来由国家运载火箭企业来实现发射。

一般的卫视也仅有财力从已发射的通讯卫星中租用一个波段,全国的通信公司,也都没有自己的通讯卫星,所有的卫星支持,都要依托卫星通讯集团,可以说,租用一个波段就无比繁琐,要想自己发射一颗卫星,简直难如登天,而一颗卫星对张文浩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张文浩对卫星的渴求,并不是因为自己致力于去做通信行业,这个行业根本不需要多么高端的技术,对张文浩来说,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再加上运作这个行业的,多是国企巨头,自己也很难插进去分一杯羹,张文浩想要的卫星,是定位卫星,这个对东辰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现如今的定位系统中,主流的卫星定位系统有很多,gps、格洛纳斯、伽利略以及国内的北斗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依托自己的卫星矩阵来支撑,gps有24台卫星支撑、格洛纳斯也是24颗,甚至还有更多的卫星作为备用,北斗卫星数超过35颗。

但是,在张文浩的眼里,全世界任何一个卫星定位系统都有许多的不足,首先便是信号的覆盖率问题,其次是定位精准度问题,再次,是没有真正立体的全球定位系统。

所谓真正立体的全球定位系统,在未来的领域内,是一个非常高端的技术,它会将整个地球表面以平面的方式,按照平方厘米以内的精度进行密集分割,所谓密集分割,也就是说,整个全球的表面都会被密度低于1厘米的横线与密度低于一厘米的纵线组成,与经纬度的意思相近,但是,由于如此密集的分割,每一个点,到相邻点的距离,都在一厘米以内,定位的精度,也就在一厘米以内。

而这,还仅仅是平面切割而已。

平面切割,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一切都基于地球表面作为依托,站在海拔一千米的地方用gps,gps会基于脚下地面的海拔,报出海拔数,但如果是在海拔一千米的地方,用热气球上升到海拔两千米的高度,定位系统就无法对这个海拔进行分辨了,因为它只能平面切割,无法实现立体切割。

而张文浩垂涎已久的技术,便是立体切割技术,将全球的表面到海拔三万米以内的整个立体空间进行密度低于一厘米的精确分割,这也就相当于在平面分割的基础上,每上升一厘米,都要进行再一次的切割,在先进看来,没有人相信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因为在他们眼里,卫星信号的传输是点对点,卫星信号可以实现从轨道向地面的传输,但无法将这个传输过程进行切割。

如果张文浩能够建立起一套及其先进的立体导航系统,那么不光可以使用在东辰汽车身上,最重要的,是可以使用在将来的东辰飞机上,如果利用这样的系统,飞机无论在任何一个位置与高度,都可以通过导航系统确定自己最为准确的位置与海拔高度。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飞机值飞航线更加准确、提高空中航线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实现飞机的无人驾驶、全程的无人起降,甚至,在完全没有能见度的情况下,飞机也可以实现精准的起降,这种精准度,远高于飞行员的能力范围。

到那个时候,东辰汽车的驾驶者可以得到精确度为一厘米的导航服务,而飞机如果装载了东辰导航模块,相当于它可以在全世界海拔三万米以下的任何空域进行无比精准的盲飞,只需要输入准确的航线坐标,飞机就会分毫不差的飞完整个航线,无论在平面方位还是上下立体高度都不会有任何一丁点的错误,它能够准确的找到跑道并且掌握跑道的实际海拔,即便是浓雾封锁,飞机也不需要任何地面指引,每下降一厘米,它都能够准确的感知到,它可以沿着预制的航线对准浓雾中的跑道正中,可以在接近跑道时,实现无人能够达到的精确下降,直至触地前一毫米,都能够准确的感知到,在这种系统的支撑下,民航不会再受到任何能见度的影响。

如果只有东辰的飞机搭载这套系统,那么,将来的民航就会有一个明显的两极化分,比如纽约机场在某天能见度下降到只有不足一百米,在这种高速公路都必然要封路的视线下,无论是波音的飞机还是空客的飞机甚至是那些支线客机,它们中所有的进出港航班都要停摆,纽约机场的班会无限期延误,直到能见度符合标准才可以放行,而那些正准备前往纽约的飞机也将无限期延误,那些已经在路上,或者即将接近纽约的飞机,将必须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