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信用卡时代(1)

第一章 时代的宠物——信用卡

第一节 信用卡时代

日前,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资讯和分析服务的提供者尼尔森(AC Nielsen)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的信用卡市场发展迅猛,信用卡的渗透率已从2003年的18%增长到今年的22%,中国开始从“现金付款时代”向“信用卡时代”转型。

调查显示,在三大城市中,广州的信用卡渗透率位居榜首,达到25%,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分别是23%和21%。

按年龄层分析,25—34岁的消费群体信用卡的保有率最高,持有一张或一张以上信用卡的人达到35%。三地之中,该年龄层的信用卡渗透率以北京为最,有39%的人至少拥有一张信用卡。

在众多信用卡中,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卡”最为普及,在消费者中的保有率达13%。建设银行的“龙卡”和中国银行的“长城卡”紧随其后,保有率分别为9%和6%。

该公司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限制,以及信用卡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逐渐为中国消费者所认识,信用卡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获得释放。受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增长的驱动,中国信用卡消费金额平均值也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中国第一张信用卡:

人类自古的以物易物,到以贝壳作为通货,转变成以金属(金、银)及最后的纸钞作为通货,其中的演化历经了数千年。对于治安日益恶化的现代国家来说,持现款的民众似乎不再有安全感。先不说有时数不清后,错数漏数多数少数都带来弊端。就是假钞伪钞满天飞,也令人神伤。再加上钞票没有固定的主人,被偷被抢被骗后被遗失后,照样有他新的主人,使用起来依然有效。这一切让人们即使握住了钞票,也心有余悸。

因此工业先进的国家就发明了支票、信用卡这些代替性支付工具,一方面省去数钞票,保存钞票的困扰,一方面由于这些工具是认主人的,即使遭偷、抢,失去“钱”的功能,但依然对支付者有比较安全的保障。

进入21世纪,信用卡已经逐渐取代货币,成为新潮理财手段和支付方式。信用卡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消费观念的变革的同时,成为“时代宠物”。在美国,大约有10亿张信用卡。有75%以上的家庭持有Visa卡或Master卡或者二者兼有,更不用说各种零售店、餐厅、俱乐部、美国电信等发售的种种穷形尽相的信用卡了。小小的一张卡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可靠、实用的“钱包”,一个能满足多层次需要的有效理财工具。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最早的信用卡,但是直到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新的信用卡管理条例,才使得中国消费者有了自己的信用卡。真正的信用卡首先要有免息期,持卡人花了银行的钱,只要在免息期内还款就没有利息;其次不需要担保,既不需要担保人也不需要质押;第三是信用额度可循环使用。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而准信用卡没有免息期,也没有信用额度。

在美国使用电子货币交易已占到了整个消费市场的30%,而中国仅有5%的消费是通过电子货币方式完成的。而全球电子货币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韩国这个数字是25%左右,日本是10%。20世纪末,网络浪潮的出现,给了电子货币一个发展契机,发达国家加强了电子货币的发展。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信用卡时代(2)

个人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包括三部分内容,储蓄、投资和资金周转。人们与银行的接触越来越多,经常会跟银行借钱。过去个人的资金周转常常是通过和亲朋好友、同事借钱来完成的。国家统计局的六次调查中发现,40%的被调查者还是愿意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人们对银行的服务也颇有微词。但是也有一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朋友借钱不方便,人们希望从一个非亲非故的银行来借钱。信用卡确实可以充当救济不救穷的角色。

在商场购物,也许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用信用卡付帐的人越来越多了。慢慢地,你可能还会觉察到你身边的一些朋友钱包里也多出了几张外形各异的信用卡。可是,你问他(她)信用卡有什么功用的时候,他(她)可能仅仅只是回答一句:透支付帐呗!

其实信用卡不仅仅是透支付帐这么简单。有许多企业主管、高级白领、大学教授资产在百万以上,却从未想过申请一张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