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当这种“提前型”消费,遇上日益庞大的“月光族”队伍,以及满眼皆是的“负翁”们,必将带来一个新的族群——“卡奴”。

所谓卡奴,顾名思义就是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一个人使用大量的现金卡、信用卡,但负担不出缴款金额或是采取以卡养卡、以债养帐等方式,永远都是一身债,一直在还利息钱,就变成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

卡奴一词为现代新词,在以前的字词典中没有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台湾。在台湾,由于负债累累,每月收入甚至无法弥补当期债务的利息,数十万人沦为“卡奴”。与台湾的“卡奴”相对应,大陆一些走在消费时尚与娱乐时尚前沿的持卡人,他们大量刷卡,无节制透支,使借贷数额越滚越多,最终还不起账。有的持卡人不得不用多家银行信用卡交替透支消费,拆东墙补西墙式地以卡养卡,有的还通过商户虚假消费非法套取现金炒股,目前在内地,“月光族”一顶不文不雅的帽子戴在部分白领的头上,不久“负翁”、“卡奴”一个又一个响亮的称号落在了白领们的身上。”贷款买车、买房、买家电、买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费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他们常常高呼:“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柳先生发誓,一年之内,他再也不买衣购物,再也不和朋友出去聚餐。原来去年春节前,柳先生倾其所有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住房,付了首期20万后,他没有一分积蓄了。每月还得支付1500元的分期。这对于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的他来说,还是可以承担的。他搬进了按揭购买的新房后,一想,同事朋友一定会过来贺喜玩耍,家里没有一点象样的家具,到时总不可能让大家看个空荡荡的新房吧,既然买房的大钱都用了,就没必要在乎这么点小钱,面子总归很重要的。没钱没关系,不是有卡吗,他可是3张信用卡的主人啊,起初,他只想简单的买点家具,但是因为有几张信用卡,不仅可以透支,而且还有积分,当时购起物来就像汽车刹车失灵,什么都想买好的。于是频繁刷卡,只要一进商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完全不考虑后果。当时刷卡怎一个爽字了得啊!等安定下来,柳先生傻了眼,这一切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信用卡透支太大,达到了5万元。本来购房就负债累累,现在还得还信用卡的钱,如今,每月4000元左右的薪水,只够支付还贷。从朋友同事来家里闹腾了一天后,他立马从辉煌中坠入到失望的深渊。那以后的日子苦啊,平日他根本不敢和同事朋友出去休闲,每日坐在豪华的新房吃着方便面过着贫穷的生活。金碧辉煌的吊灯不敢开,大热天,汗流浃背不敢用空调,只为省点电费。每天追逐着银行的欠款疲于奔命,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造成过度消费,除了主观方面的非理性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果给定一个社会的统一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条件约束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消费比例。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那些人可能会被认为是过度消费者。也许过度消费应该是指超过正常生活开支的消费。但是什么叫正常生活开支?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几乎把所有的钱用来租房子和吃饭,甚至还负债了。这算不算过度消费? 。。

卡奴的由来(3)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人的消费观念是宁可没有,也不愿意背着债务过日子。到90年代以后,超前消费的观念越来越时髦,似乎不知道超前消费就是土老冒的代名词,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落伍分子。

90年代前,如果一个人,他只有购买自行车的能力,他决不可能借钱去买辆摩托,如果他仅仅只能买辆摩托,他的目标也不会盯着小轿车不放。但是,90年代后,特别是21世纪,一个人如果住着平房,也许他就会想着要买套楼房,当一个人住着楼房,他也许又会仰慕着在别墅里生活的舒适样子,这种念头随着大潮就会产生,于是即使借钱贷款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信用卡的出现,为这么“高目标、高追求”者,大开方便之门。而这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无疑是过度消费。造成过度消费在主观方面有多种,比如攀比的虚荣心理作祟,因为周围的人都有小车,自己没有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还有就是自身本性的享受和奢侈造成,骑自行车要费力气,骑摩托车要在风雨中穿梭,当然比不上小车里舒适。

在繁华的大上海,公交站台、地铁入口,经常能见到一群群身着迪奥、范思哲、梦特娇、肩挎路易·威登等等被名牌包裹的年轻男孩和女孩焦急地等车、挤车的镜头。

她们月收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