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魄”。

“最近我发现自己真的有心理疾病啦。”准卡奴丽华不无担忧地说。她真可谓是一个标准的“卡奴”。打开钱包,一堆的卡,会员卡、积分卡、工资卡、信用卡、优惠卡、打折卡、金卡、银卡……若干个卡。特别是方便实用的信用卡;使人一逛街就想刷卡,尽管自己已经欠卡债3万多元,每天都在为偿还信用卡焦头烂额,但是,习惯刷卡的她一进商场还是忍不住刷卡,即使刷完卡她会像赌徒回家后诅咒自己,用刀割破自己的手指惩罚自己,但是她像瘾君子,仍然控制不住自己,以致她每日在刷卡-懊悔-自虐-刷卡-再懊悔中循环往复。有时她觉得自己在刷卡的泥潭中煎滚。她变得沉默、抑郁,她说她受不了这种生活状态,自己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她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如果不是还有嗷嗷待哺的儿子,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仅仅只起过自杀的念头,尚且还有挽救的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因为陷入卡奴的沼泽无以排解走上绝路,那是一场无言的悲剧。

2000年2月,一位26岁的女子因狂购所有黎明产品而欠下了约二十多万元的信用卡债,被人电话及上门追债,导致精神恍惚。被发现在寓所中留下遗书并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死时手中,一手握有黎明主演的电影影碟,另一只手紧紧攒着3张信用卡。以如此的结局落下她人生的帷幕,是悲烈?是悲剧?

● 卡奴的社会隐患

在台湾,卡债现已成为与毒品并列的犯罪根源之首,卡奴以自杀、犯罪、游行、告状等激烈方式向整个社会传达自身的绝望与挣扎,但问题浮出水面已近半年,当局仍没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虽然各界都在奔走呼号,无奈当权者傲慢冷漠,卡奴仍挣扎在生死之间。从去年11月开始,台湾频传卡奴自杀悲剧,震动社会。子欠卡债,累老父毁家代偿;父为卡奴,携子女一同自杀;情侣刷卡无度,双双烧炭身亡;父母无力还债,全家同赴黄泉……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卡奴的死讯。台湾现在每月超过40名卡奴自杀,台湾舆论指出,他们是台当局不当金融制度的牺牲品。

沉重的卡债压力,让许多“卡奴”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失业青年当街抢劫,只为3万元卡债”、“某女大学生欠卡债10多万,上吊自杀!”、“70多岁老父亲因儿子20多万元的卡债,被讨债公司逼得走投无路!”…… 这样的新闻近期屡屡见诸台湾报端。

随着卡奴队伍的庞大,由于无力偿还巨额欠款,“卡奴”们选择了极端手段,或劫财或自杀,以求一个了断。2005年12月29日,台北市街头,一名年轻男子因为无法偿还债务,在街头当众引火自焚;2006年1月12日,一黄姓妇人因积欠70余万元卡债,两度烧炭自杀,最终不治死亡;2006年1月,一对中年情侣因积欠大笔卡债烧炭自杀,经送医急救后,男子侥幸逃生,女子却宣告不治;2006年2月27日,两名男子因欠太多卡债,无力偿还,相约烧炭自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卡奴引发的心理问题(4)

现在,民间做出的所有努力、想出的种种办法都只能缓解卡奴的压力,还不能救他们从“奴”到人,这悲惨的命运固然有个人的因素,但不少人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7年8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姚国强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芮莉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判决后,姚国强提出上诉。2008年5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这一对年轻“卡奴”夫妻仅仅是为了还银行信用卡每月400元的最低还款而犯案的,姚某某28岁,芮某27岁。这是国内罕见的因为透支信用卡造成的极端案例,它为日趋增长的“卡奴”们敲响了警钟!

事情的起源在姚某某路过一个银行时,正巧碰上这家银行举行“开卡有礼”活动,当他听到推销小姐把信用卡的功能介绍的恍若生财的工具后,正值山穷水尽的他,心想,有了这样一个可以透支的卡,以后用钱方便多了,至少身无分文时也可以刷卡购物,不愁没米下锅。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头脑一热的姚立即掏出身份证办了一张信用卡。

起初使用信用卡时,小两口体会到的是一种刷卡的快感与消费的满足,并为自己拥有一个精明的头脑沾沾自喜。两人用信用卡购买的第一件贵重商品是笔记本电脑。芮某早就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了,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