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等账户信息。

● 只闻其声的电话诈骗

在短信诈骗的同时,利用电话诈骗手段又添新花样,且更具欺骗性,客户如果不仔细鉴别容易上当受骗。

一般来说,此类诈骗,内容与以往相似,但手法上出现变化。一是改变以往短信诈骗的方式,采取拨打客户手机的方式,诈骗手段更直接;二是多用异地电话诈骗的方式,更具欺骗性,客户不易查询和揭穿骗局;三是诈骗方多冒用银行客户服务电话的名义,自报姓名、工号等,有的还在诈骗电话号码中设置或包含了银行对外公布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的部分数字,以期混淆客户的视线,对银行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有段时期,建行上海市分行不断接到不同客户咨询或投诉,称其手机接到外地来电,来电以建行某地分行的名义通知其信用卡在当地进行了透支消费,详情请查询人工台。随后的“人工台”开始套取客户的信用卡号、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等。

北京某公司王先生就是这群受害者中的一个。有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王先生的信用卡在双安商场及友谊商场消费1�8万余元。王先生大吃一惊,自己根本就没用信用卡消费过,当王先生准备进一步问情况时,对方告诉王先生需要打电话到指定部门去咨询,并留下了一个外地的电话号码。情急之下,王先生没有多考虑就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后,电脑语音提示称某银行的服务电话。按照电脑语音提示,王先生选择将电话接到人工服务,一个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告诉王先生他的信用卡确实出现过消费,要求王先生留下信用卡账号和密码,以便进一步帮助他查清问题,会将情况及时反映给王先生,此时毫无戒心的王先生便将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接下来很长时间,对方没有再来电话,感到蹊跷的王先生立即赶到附近的银行进行查询,但查询结果令王先生惊吓不已,他银行账户中的15万元已经不翼而飞。

警方提醒:类似的事情在近段时间已经连续发生好几次。目前,海淀警方已经立案开始调查。海淀警方提示,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如果接到此类自称银行的电话后,不要轻信对方,轻易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告诉对方,要立即到附近银行进行查询。如发现问题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纵观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信用卡诈骗案,其骗术绞尽脑汁。但是,有的骗术,如同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可是卡主浑然不觉,稀里糊涂地让“骗子”拿着线牵着走。利用信用卡诈骗是当今经济社会的怪胎,怎么制止这个怪胎的萌芽,是摆在当今人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良策何在?谁来解决?

我国信用卡诈骗方式(10)

魔高一尺,还需道高一丈,要想高效准确地打击信用卡犯罪,一方面需要我们前瞻性的构建科学完善的打击信用卡犯罪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执法机关和发卡机关加强沟通和协作,随着信用卡管理制度、制作技术的完善以及防范打击信用卡法律法规的健全,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行为不仅不会轻易得逞,更逃脱不掉法律的制裁。

● 信用卡洗钱

“您还在为贷不到资金而忧愁?或是您还在为贷款的高利率而犹豫不决?如今您急需现金周转,请到××公司,我们将提供无需担保、无抵押的无息贷款”。近两年,全国许多城市出现了这种由贷款中介机构打出的广告。这些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所谓的“个人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低息、无息贷款”个人贷款1万到50万,单位贷款50万到500万。此类广告不但在网上、手机上出现,甚至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当这样的广告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真实性——花样别出的金融诈骗案,已经让每个持有银行卡的人都不得不变得警惕。但“解决急需现金周转困难”的确是让不少小公司和个人心动的广告词。

这到底是一些什么“神通广大”的公司?它们如何解决贷款问题,而且无需担保?又如何实现无息贷款?为了了解这些神秘公司,北京一家报社记者以“急需20万贷款”为由,对几家这样的贷款公司暗中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了解了他们利用信用卡透支洗钱的内幕。这些公司就相当于“资金中介”,他们借助信用卡透支银行的钱给客户,然后收取手续费。这类企业之所以生意兴隆,而且不被发现,是因为其操作手段巧妙,而且被认为“与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按照一家“贷款中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