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几乎没有流血,没有人真正铁了心的反抗,堂堂帝王所居停燕息的宫殿,居然没有几个卫士愿意为他死难,景泰帝之不得人心,已经实在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只有到了奉天殿前,当张佳木奉命打开殿门时,一直守备在殿门处的金甲武士才象征性的挥舞了几下手中的金瓜。

“不得无礼,尔等退下!”

朱祁镇已经下了乘舆,奉天大殿,平台宽而高广,一水的汉白玉做台基,二十七层高的石阶他几乎眨眼就攀了上来,这会子站在大殿门前,尽管并没有穿着皇帝御朝的冠服,帝王的威严,却已经尽数回到他的身上。

这座宫殿,在明朝叫奉天殿,清朝改为太和殿,在这个时候,它还不曾被几次烧毁,双人合抱的金丝楠木为梁,宽广辉煌,无与伦比,后世闻名的太和殿,只有它一半多点的大小,站在这座巍峨的大殿之前,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对皇权的敬畏。

只有它的主人,在它面前,反而会感觉到有着天子骄子,御极天下的第一人的骄傲!

一语喝退守殿的甲士,朱祁镇苍白的脸上满是笑意,他深深的看着侍立在旁的张佳木和曹吉祥,大有深意的道:“从此以后,与二卿富贵与共。”

以帝王之尊,说这种许诺的话,对朱祁镇来说也并不意外。而且,他的话简明有力,不事虚文,让人一听之下,就觉得感奋之极,也觉得太上皇大有诚意,并不是虚言乱许。

“张卿,”朱祁镇吩咐道:“飞骑传诏,特召袁彬,哈铭进宫!”

“是!”

朱祁镇倒果然是个念旧的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曾经在草原上同生共死,一同捱过来的袁彬和哈铭两人。

“天明之后,妥派人手,至南宫迎还皇后入宫。”

“是,臣一会就亲自去办!”

这些都是小臣的事,所以张佳木承旨,曹吉祥亦无意见。

最后,朱祁镇深吸口气,看着张佳木与曹吉祥二人,令道:“召集百官入宫朝会,宣示朕奉太后慈命复位!”

太上皇复位,却是要太后的名义,这一点也毋庸说得,原本就是正办。

张佳木深深一叩首,大声答道:“是,太上皇有命,召集群臣朝会,宣示复位!”

随着张佳木的呼喊,有人敲动了宫中常备的景阳钟,钟声悠扬深沉,没过一会,就已经举城皆闻。

第127章 束手

“大事成了。”

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武清侯府、张家的都督府、王骥的伯府、徐有贞、李贤,所有人第一时间的反应,便是如此。

复辟失败,这会正是当今皇帝清算反扑的时候,绝不会有闲空在今天就召集朝会。敲响朝钟的人,必定是昨夜政变的首脑,而现在的太上皇,也必定被拱坐在奉天大殿上,等着群臣的朝拜。

“大事定矣,定矣。”

李贤身为吏部侍郎,但没有徐有贞和几个老头子那么热衷。他这种文官后进,能守住现在的权位就算不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会是在政变之后,而不是在之前。

没兵没勇,没权没势,文官集团这会子的威风还是小的很哪。

象徐有贞那样,只是给张家哥俩和石亨打工,当一个出谋划策的谋主。就算事成干了大学士,权势也必定远不及这些实力派。文官集团之中,真正的聪明人看的很清楚,绝对不会出来趟这种浑水就是了。

象正德年间。皇帝一死,内阁杨廷和掌权,从容定了朝局,斩了边将出身的江彬,然后议定迎立藩王入京,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从从容容的办妥了择君而立的大事。到那会儿,文官集团才算真正掌握了大明,除了太监,皇帝也不算盘菜。

这会儿,火候还早的很呢。

李贤已经等了一夜,脑子里走马灯般的想事情,种种念头纷至沓来,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到了这会儿,钟声一响,他脑子一松,差点儿眼前一黑就载倒在地上。

紧接着,就是吩咐家人:“来,伺候换朝服,备马,我要立刻进宫!”

这会儿,绝不能有半点儿迟疑,进宫的早或迟,都是事关生死前途的大事,稍晚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与李贤一般,徐有贞也在听到钟声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出门。朝服,梁冠,朝靴,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就连贺表这种东西,他也是连夜赶制了一份出来。

别的大臣,估计未必有他这种闲在功夫。

但临表之时,胸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