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1/4页)

是奉迎皇帝的都是无耻,指着大明皇帝鼻子大骂的才是忠义之辈,当某人因骂皇帝被廷杖时,大家反而为其弹冠相庆,因为不管皇帝的观感如何,此人升官是已经升定了。一国之君被折辱若此,真的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了。

皇帝今天的不快,不过是一个叫杨继宗的小官上书言事的事。

其实皇帝已经足够勤政,但杨继宗之流却仍然鸡蛋里挑骨头。最近因为入夏没有什么公事,边关无警,游牧民族要等入秋之后才会入侵,而农田水利和修路、治河等大工也还没有开始,况且,大明在这种事上也是向来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都是向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出事了就修哪里。

至于一国的大事,不外乎是祭祀和征伐,征伐无事,大型的祭祀也还早,至于官员的考核到要年末才进行,还有刑杀之事,也是过了夏天再说。所以六部无事,皇帝也落得清闲,最近,取消了几次午朝,也没有进行过晚朝,结果杨继宗这个都察院新任的御史就上书皇帝,指出皇帝怠政,并且洋洋洒洒数千言,从先秦两汉到太祖太宗,说了好大一通。

这么一大通奏书听下来,就是铁人也累了。况且,皇帝虽然现在退朝下来,只在奉天门的云台阴凉地方召见近臣说话,而且大发脾气,但心里无论如何也是明白,杨继宗之流是没有办法惩治,甚至,天子越是惩罚他们,他们的声名就越高,受到的崇敬就越深。

“有时候,朕恨不得穷治乃辈。”皇帝对着近臣,大发牢骚道:“简直是受不了了,大事说,小事也说,苍蝇一般的啰嗦个不停。”

“是的,”张佳木忍住气,向着发脾气的皇帝赞同道:“臣的意思,文臣有好的地方,但遇事喜欢夸张,也实在是要不得。”

“嗯,”皇帝很敏锐,向他道:“你是有所指吧?”

“山西并辽东两巡抚的事,文臣们肯定会说的很严重,臣的意思是……皇上到时候听就是了。”

“一会朕会见内阁,”皇帝声音颇为冷峻的道:“诸位先生肯定会谏争,但朕心里亦有成见。卿办事要一直这么果决,不要因循守旧,不要害怕得罪人,要为朕彻查奸徒,不管是谁”

“是,臣知道了。”张佳木很轻快的道:“如果皇上有定论的话,臣意是早派缇骑出京,拿此二人入诏狱治其罪。”

“可以,就这么办吧。”

“对了,”张佳木道:“大同总兵官本月的情形,臣已经汇集成册,请皇上御览。”

每月把石彪的行止汇集成册,然后递呈给皇帝御览,这也是张佳木的妙法。皇帝对石家叔侄的恶感,至少相当一大部分就来自于手中的这么一本小册子。

“他又做了什么?”果然,朱祈镇一听说,眼神就变的凌厉起来,四周无人,只有张佳木一人并几个心腹内侍,皇帝的语气变的冷峭之极:“朕容他多时矣,今秋看其动静再说,你,暂且也不要惊动他”

“是”张佳木伏首下去,问道:“臣意是,要不要加强对忠国公的监视?”

“要,当然要”朱祈镇大声道:“凡有一举一动,都要呈报上来”

第380章 群狼

从宫中出来,时辰还早。

张佳木看看天色,无声地笑了一笑。他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暗笑道:“此时应是召对内阁的时间,李贤必定会有所谏争,但是,想来是没有什么用的了。”

他自己伏笔在前,将两个巡抚的恶状先行呈递,选在皇帝对文臣大发脾气,甚至是迁怒之时呈报上去,原本皇帝就对锦衣卫穷治文官大为支持,在皇帝心中,最可信的当然是宦官,当然,锦衣卫原本是排在宦官之后,但是有张佳木这个主官之后,锦衣卫的地位也不在东厂之下,最少,两者相差不多。

再往下,才是勋戚亲臣们,然后才是武臣,最下,才是文官。

皇帝懂得,治国非文臣不可。从他对李贤和彭时等人信任和倚重就能看的出来。称必称先生,待遇优厚,亲近处还在勋臣之上。

但也就是这种表面的功夫了,大明待文臣很刻薄,最少远在勋臣武官之下,皇帝只是用其治国,而不是从内心喜欢和信任,这种微妙的情感让文官们一直很受伤,最少,在大明中叶之后,文官对皇帝的攻击,还有联起手来对付宦官和武臣,就是明证。

“召内卫的人来,还有缇骑,保密,都叫来。”一入官署,张佳木便服去朝服,换上常服,入官室坐下之后,便连连发令。

在他的命令之下,所有的锦衣卫主管都急速赶至,他们未必是高官,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