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砍绨莸目醋盘ㄉ系哪昵崮凶印�

“孤对兵法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能让我们取胜、赢敌的方法、策略。”刘氓高声说道:“要想轻松赢敌,自然要用计谋。这也是兵法系主要所教内容。”

“春秋时期,孙武曾注《孙子兵法》,此乃兵书巨作,故我等称孙子为百世谈兵之祖。”刘氓接着说道:“今日孤要教与你们的,并非孙子兵法。而是另一种兵策,名曰‘三十六策’。”

“‘三十六策’并非孤所著,其作者不知何人,孤得之,犹如珍宝。兵策一共三十六计分六类,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今日孤要讲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胜战计之瞒天过海。”刘氓顿了顿说道;“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难至齐国,受到齐桓公的格外礼遇,他把齐姜许配给重耳,让重耳享受大夫待遇。重耳在齐国六年,享尽荣华富贵,悠然自得,根本忘记了复国为君的理想。”

“其时,齐桓公含恨去世,众公子争权夺位,使得齐国陷入一场内乱中。跟随重耳身边的大臣狐堰、赵衰等,眼看齐国自身不保,没有能力帮助重耳复国,不由心急如焚。一天早晨,大家相约来到郊外的桑树下,商讨把重耳骗出城外,迫使他出走别国。”

“不料,他们的谈话被正在桑树里摘桑叶的齐姜的女仆们听见,她们回来把这件事告诉给齐姜。其实,齐姜也十分赞成重耳出走,她担心此事泄露,就把仆女们全杀了。后来,狐堰们的计谋不成,齐姜给他们献计:晚上,她用酒把重耳灌醉,再让大臣们趁机把他抬到车里,离开齐国。果然,重耳不知情由,被齐姜酒醉,又被稀里糊涂地抬进车中,远离齐国而去。当重耳酒醒时。才发觉上当,虽然气愤十分,却也无奈,只得步入周游列国的境地。”

故事讲完了,刘氓用了生动的实例告诉下坐的学子们,计谋是可以这样灵活运用的,而不是死板的在战场上较敌杀戮。

“主公才学,十个奉孝也比不得。”郭嘉轻叹。

“是啊,短短半个时辰,忠也受益匪浅。”戏志才点头称是,“有如此兵法造诣,难怪主公出师无往不利。”

第三卷 龙游大海 第145章 不好取名,厚颜求票

接着讲了几次战例的刘氓并没有急着下课。而是与座下的学子们谈论起来,这些像故事一般的战例,通过分析,能使下座的近百人更清晰的了解什么叫做计谋。同样,连续讲课数个时辰的刘氓也颇为满足,终于过足了教师的瘾。

“主公所说三十六计,嘉与志才闻所未闻,不知可有眼福一观?”回到王府后,郭嘉笑着问道。

“三十六计,孤所得也只是残本,”刘氓摇头:“正要与你们商量商量。”这是实话,刘氓从现代穿越而来,三十六计也只知计名而已,内容大多忘了,毕竟重生前只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很难理解古代的计谋。虽是刘氓自己根据记忆编写,但为了尊重‘古人’,刘氓不得不以残本之说骗之。

重生之后刘氓自郑玄、卢植处学得兵法,并阅览各类兵书,才开始慢慢完善,也可以说是著作这本旷世名作。也只有开始动笔了。刘氓才发现,要写一部兵书十分不容易。根本不想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不但要写出战例,还要大量的事实分析,刘氓对此十分头疼。

刘氓在著策的同时,也在感慨:曹操这猛男,被张松忽悠一下,就一点不心疼的把自己注解的兵书给烧了,真是够大方。若是换作刘氓,估计就没那勇气烧书了,就算没用,留着纪念也是好的。

三十六计所辖太广,就算刘氓一直注意着此事,但还是有数计未能完善,刘氓也是今日讲课后才想到这本书并不一定要自己一人完成,可以与手下人一同解决的嘛。

“主公是说我等有机会续著此佳作?”郭嘉惊喜问道。

“你随孤来,”刘氓带着郭嘉来到书房,从书架中抽出一本薄本,递给郭嘉。

拿着重宝一般的三十六计,郭嘉开始仔细阅读,讲课时间有限,刘氓并没有讲多少计策,现在正是拜读的好时候。

“主公,此书囊括甚大,”郭嘉浏览一番,感慨道:“若是不能使之完本,当为人生一大憾事。”

“你可愿与续写此书?”刘氓笑问道。

“天下大儒甚多。郑玄、荀师均是才学惊人之辈,本无郭嘉续写的资格,但嘉对此策卷颇为心动,厚颜恳求主公,允许郭嘉参与续写。”郭嘉实话实说道。

“既如此,并战计的统筹编写就交与你了。”刘氓笑着说道:“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