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 (第1/4页)

解开心结之后,二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方方面面的事情足足商量了两个时辰,仍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唐道正却被足足晾了两个时辰,他却没想到因为自己那点过失,让他与其后的一系列大事失之交臂。

…………………犹豫、彷徨已过。接下来将是雷霆之势

第七卷 第一百零四章 关洛争雄·六十八

“拜见大将军。”再度进入前堂,唐道正不由有些异样个感觉一半来源于漫长而几乎让他有些忍不住的等待,另一半则是因为杨诚此刻看他的眼神:淡然。不论是来时的冷若冰霜,还是处理白驰时的愤怒绝决,他心里都还能保持镇定,因为杨诚看他的眼光虽然有些愤怒,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而现在,这种淡然的眼神让他感觉有些心寒,自己在杨诚心目中的地位在过去的那两个时辰里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但他却不知道这种改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又该如何补救。

“道正坐吧。”杨诚言辞客气不过神色却极为平静。“刚才你给我提的建议很好,我准备进军洛阳后便开始实行。”

没收世族富豪之财,确实可以极大的填补安置百姓那个近乎无底洞般的亏缺。要知道这次战乱几乎波及了整个大陈,身受其害的百姓又何止千万,一人就算一两银子的费用,对大陈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对于早已见底的国库来说,根本就是难以想像的。若要想照荆州之例,用交州的财富补充,那更是想也不用想了。

但这件事在解决了杨诚面前巨大得难以解决的难题时,却同样带来巨大的危机。到底需要多少豪门世家的财富才能满足所需?将所有与叛乱有关的家族全都例入其中,或许可能解决。但是,如此一来杨诚便等同与整个大陈的豪门世族。结下了难以化解地冤仇。豪门世族们把持权柄数百年,其中关系盘根错结。牵连之广根本难以想像。更何况一下子将如此多的豪门世族打入谷底,其他世族又岂能没有一点想法,即使短时间内不会做什么,但心中对杨诚地敌意却是无庸置疑的。

这便是张晋根所说的大祸事。皇族顾忌、世族仇视,任何一项都足以引来杀身之祸。以当年章盛之威势,也只能和稀泥。与在世族与皇族间小心的保持着平衡。即使做了数十年大将军,资历、威望都极高时,也不敢擅做改变。现在的杨诚和章盛比起来,不论才华、资历、威望甚至手中的实力,都足实还有一段距离。或许杨诚唯一能比其强地,便是他是由地方而起,在民间的威望远非仅靠军功博名的章盛可比。

也正是这样,张晋根的担忧才会更深。仅得军心的章盛便被一个名不符实的大将军之位,困在了长安数十年。这其中还有着匈奴强大的因素在内,章盛在一日。匈奴便心有顾忌,否则还真不知道会是如何。而民心、军心俱得的杨诚。又将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呢?当外敌消亡,内乱平息,恐怕连章盛那样的“优待”也不可复得了。

不过杨诚现在却不愿再被这些束缚住手脚,而错过了或许是自己唯一可以为天下做件实事地机会。这或许是数百年来,唯一一次可以从豪门世族的虎口中夺取利益,将之用在百姓身上地机会了。以往也不是没有战乱。不过因为世族与皇帝间远没有现在这般明显的对立,双方之间与其说是对利益的生死争夺,倒不如说是在调整各自所占的比例,无法从根本上伤筋动骨。但这一次却是百余年来皇族与世族间暗斗的大爆发,目的却是要取得将天下之利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地权力。当然,在实质上与之前的争斗也没有区别,只不过范围和强度都要大得多,有的家族将要被完全剥夺,有的家族将要被重新赋予。

而杨诚所图的,却是要从皇族和世族间抢过这一分配之权。一改往例的将百姓而不是世家做为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虽无谋反之意,却有谋反之实!”听到张晋根说的这句话时。杨诚也只是惨然而笑,不过却异常坚决的制止了他后面的话。既然决定了,他便再不想去顾忌之前地种种,不过要让他取而代之,这却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去想。

唐道正小心地捕捉着杨诚地眼神,想要弄清其心思,不过去让他完全失望了。不论从表情还是眼神,杨诚都是一副淡然,完全看不出其中的波动。“大将军英明……”唐道正揖手称是,不过却有些言犹未尽。对于功名,他本来并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不过当突然间受到超拔之时,他却也不愿轻易放弃。皇帝带着满朝文武而去,他本来打算倾力一战以报知遇,但杨诚的到来却重燃了他心中的几乎破灭的希望,从开始反攻的那一刻,他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杨诚身上,也只有他才能给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