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作品:太平公主

作者:孙自�

内容简介:

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太平公主。梦回唐朝,大明宫风云际会,江山美人,千古英雄尽折腰。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正文

第一章 乌龟叠罗汉

唐时,民间流传一种精奇绝妙的龟戏表演,太平公主小时最爱看,从而拉开她紧张激烈且戏剧性一生的序幕。

这两年的长安城非常热闹,就好像发得一盆特别旺的面,鼓鼓囊囊,蓬蓬松松,胀得越出面盆横流四溢。莫说那些繁华的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就连以前一些僻静的背街小巷,也是人群如织,川流不断:做生意的肩挑小贩,包医百病的江湖郎中,耍把式,变魔术,卖春药,问卦算命,斗鸡玩鸟等等行当,在大街闹市实在找不到立足之地,便向僻静的地方挤过来。他们靠一条板凳,或一张桌子,或一幅布幌,甚至只消扫出一块干净地方,便就地设摊。两通锣鼓,几声吆喝,人们就被吸引了过来,于是在街巷两边便画出许多人的圆圈。直到日落黄昏,燕雀归巢,摊主们开始清点他们或鼓或瘪的钱包,发出笑声或叹息时,人群才渐渐散去。

这两年长安城非常热闹固然是因为连年太平,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好过些;还有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年朝廷不断采取宽恩措施:大赦天下,减免粮税,放赈救贫……使百姓得益不少。

可知道,朝廷这两年为什么一再“皇恩浩荡”泽被天下吗?也就是说,那盆发得特别旺的面是谁撒下的酵母呢?人人心里都明白,这应归功于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这个武则天在宫廷斗争中,依靠自己的美丽妩媚和阴狠毒辣,连连得手,由昭仪而皇后而天后,后来竟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这在中国历史上已是绝无仅有的了。但她并不满足,她还要创造一个更惊人的奇迹:要当女皇。于是她在宫廷内广用计谋的同时,对宫廷外的百姓普施恩惠,以收揽民心。甚至连域外的异国他邦,也从她那里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好处,引得外国使臣商贾云集京都。中国人加外国人,把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塞得满满的。

比如今天,就有父子二人从乡下赶到长安城,找一块街边空地,儿子拿出扫帚细细打扫干净;父亲从肩上取下一个包袱,慢慢解开,从里面取出只木箱,小心翼翼放在面前。然后取过包袱皮,从头到脚掸去尘土。掸罢,又对扫地的儿子喊道:“二龟,过来我给你禅掸。”

这二龟今年七岁,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听父亲叫,放下扫帚走过来,站在父亲面前,把身子转来转去,让他浑身上下掸个遍。

这时,已渐渐有人围了过来,都好奇地望着这对父子和那木箱,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议论着。有的说是卖药的,有的说是变魔术的,而其中一位年岁大的人大声纠正他们说:“你们都没猜对,他们是表演乌龟戏的,那中年汉子就是有名的乌龟韩,那孩子是他的儿子,叫韩二龟。”

依今天的人看,说谁谁是乌龟,那是绝对骂人的话,可那中年汉子听人叫他“乌龟韩”,不但不生气,还笑了笑表示认可。他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二龟”。这岂不很奇怪吗?

其实,把乌龟用来骂人,是宋以后的事,那以前可不是。因为龟主寿,唐代人用龟作名字的人多的是,如陈龟龄、陆龟蒙等还都是著名人物。影响所及,来中国留学的日本人也以龟为名。至今,日本人中还有取名用龟的,如龟田、龟山等。如果远溯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统军大将军的旗帜上多半画个乌龟,用以象征吉祥和胜利。可见乌龟在中国历史上也曾荣耀一时,只是到后来,人类更加进化了,思维更加发达了,联想也更加丰富了,因乌龟头一伸一缩,与男性某个器官颇为相似,于是联想下去,“龟儿”、“龟孙”等等骂人之词便流传至今。

闲话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