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龄也知道他男人的另一个用意,利用杜海生,来间接瓦解杜海生和薛岳之间的关系。

可——这一切,杜海生难道一点都没有意识到么?

想想,也觉得不可能,对方若是连这一点都没有察觉到的话,他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坐上现在这个位置了。那是为了什么呢?

宋美龄想不通,但事情既然走到这一步,算是一个好的开头,蒋中正身边有这样的人才可用,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势!

民国17年,公历1928年六月中旬,蒋中正的北伐军占领天津、北京,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势力驱逐到关外。南京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与天津同为特别市。委阎锡山为平津卫戍总司令。华北各省成为阎锡山、冯玉祥两大军事集团的势力范围。张作霖在民国各地军阀中的位置开始削弱!

此役,阎锡山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晋绥军的实力得以进一步的壮大,冯玉祥也是暗中发力,虽然两个集团现在还在老蒋的控制之中,但俨然已经有了对抗他的资本和实力,同月,北京正式更名为北平,由于阎锡山和冯玉祥坐拥天津,北平,故而想要将政府迁至北京,却遭到蒋中正的坚决反对。

由于蒋中正控制着大批的媒体,又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继而,在迁都问题上,阎锡山和冯玉祥眼看大势已去,便主动采取了放弃的策略,而实际上,北京,天津,甚至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两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在南方,薛岳孙传芳的铁血十八军,李宗仁,胡宗南的桂军,杨森的川军,张宗烈的黔军,俱是逐渐形成了气候,整个民国,也就形成了,以蒋中正为首的北伐军实力最为强悍,阎锡山,冯玉祥其次,其他军阀各自盘踞在自己的山头,一时之间,蒋中正也奈何不得他们,更何况,敢明目张胆反对他的也只有铁血十八军的薛岳和孙传芳,而东北的张作霖经此一仗,已经元气大伤,也不足以挑战他的权威。

与此同时,杜海生跟付子豪之间的合作也开始有序的展开,在粮食,炼铁,地产,以及饮食军火武器销售的渠道和资源等领域成立了合资公司,至于两人的合作关系确定,知道的人并不多,为了保密,杜海生甚至没有告诉王亚樵,刘天禹等人,一切看似都在按部就班顺利的进行着。

至于两人合作的内容,更是知者甚少,也只有他,付子豪,张子涵,于阐四人知道,且并没有做任何书面文档备案,以免被人察觉出其中的蛛丝马迹。

不过,有心人还是察觉出了其中的不同,杜氏企业军火武器销售公司不再是单一的汤姆森冲锋枪,还有来自德国,苏联,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军火武器,种类更是包括,大炮,冲锋枪,重机枪,轻机枪,步枪,手雷,地雷,炸药,为了满足日后的战争需要,杜海生甚至让付子豪帮助其一次性购买了五百支狙击步枪,且全部装备到了薛岳和孙传芳的铁血十八军,从十一万名士兵中一层层选拔出了一千名枪法精准,心理素质过硬,能够耐得住寂寞,心智沉稳的士兵,闲暇之余,他也是亲自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五百支狙击步枪,说起来不多,但在战争中若是发挥出威力来,将会左右一场战争的胜利。

狙击手的杀伤数在战场中不是最大的,甚至比不上步兵的杀伤人数,但给敌人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却是任何军火武器都无法比拟的,冲锋枪,重机枪,甚至大炮,在这方面都要甘拜下风,一个军队,左右最后胜负的并不是常规部队,而是手中的狙击手有多少,这些狙击手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多少的能量。

作为曾经在二十一世纪当过特种兵的杜海生,深谙狙击手在以后的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战中比不可少的一个兵种,甚至在多个国家都有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狙击大队,专门针对某些军队和政府无法出面解决的人物和问题进行斩草行动,而他——也曾经参加过针对某国特首的狙击斩首行动!

试想,在战场上,你的脑袋刚露出来,就被对方的狙击手一枪正中眉心,而你到死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而你的队友也是找不到狙击手所藏匿的地方,这种如神鬼一般的存在,会在你心中生根发芽,极大的打击部队的士气,尤其是狙击手杀敌,一般会选择军官,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苏联女兵和德国狙击手之间的战斗,便成为了一段佳话,一旦部队没有了指挥官,这支部队,也就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根本挡不住对方的攻击,便会土崩瓦解下来。

按照杜海生的想法,薛岳和孙传芳的十一万之众,最后能当上狙击手的最多不过二百名,但条件特殊,他也明白,二百名狙击手,在战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