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前往山海关督战,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吴佩孚一声,大风大浪皆是见过,乃是不可多得的军阀统帅,曾经在民国占有着一席之地。

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惨遭日本人的暗害,死不瞑目,下场相当悲惨!

而对于杜海生,吴佩孚所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一年前见这家伙的时候,在这上海城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便在这上海城呼风唤雨,就连薛岳,孙传芳听说不但和他关系密切,甚至很多事情都是他背后拿的主意。

甚至就连自己平日里颇为傲慢的军师孔宣,从上海城和薛岳会晤之后,回去也是在自己的面前对杜海生本人大加赞赏,言语之间,丝毫不掩饰对其欣赏之词,这在他看来却是很少见,而且,当其将杜海生所告诉众人的计划讲述一遍,吴佩孚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太过小看这杜海生的能量了。

手中掌握着一个杜氏企业,现在已经做到了上海最大的集团位置,就连日本人在他面前也是连连吃瘪,传闻,几次日本人暗中使出阴谋诡计,想要了他的性命,可惜,没有一次能够成功的,这就是杜海生,那个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人物。

吴佩孚打量片刻,暗暗点头,心中却是暗道,跟一年多前,相见的时候,却是有了不同。

不单单是气质上的,就连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更为沉稳的性情!

“杜先生这句话,说的也在理!”

吴佩孚想着,微微亦一笑,又道:“一年半不见,却没有想到杜先生短短时间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还得我这把老骨头亲自前来相见!”

“呵呵,吴大帅此话却是言重,你不来,我正准备要去拜访你!”

杜海生淡然一笑,很是谦逊的道。

他这句话却是不假,吴佩孚鼎盛时期,拥兵数十万人,其中直属部队五个师和一个混成旅十余万人,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当时全国有18个省的督军、总督的代表机构就设洛阳,洛阳成为各方所仰望的中心,被时人称为“西宫”。吴佩孚五十寿辰时,全国各地来洛阳向他祝寿的达官显贵、文化名人及各国驻华使节就有六七百人之多。由于吴佩孚当时已成为北方实力最大的军阀,洛阳实际上成为了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按曹锟所言:“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想想看,一个地方军阀过五十寿辰,就有六百人之多参加他的寿宴,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江湖门派,其他小官员,若是算上,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前段时间,付子豪过生日,二百多人前往替他祝贺,这在杜海生看来就已经相当了不得,但跟面前这人相比,却是相差甚远,弱到可以不提!

“呃,你要去拜访我?”

吴佩孚闻听,不由得一怔,随即淡然一笑,自我嘲讽道:“哈哈,我吴某人戎马一生,到头来却是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朋友背叛,背后放枪,想要置我于死地,那冯玉祥是何人物,也暗中反我,这世界上,我可信任的还有谁,现在我也只能寄居在四川杨森将军那里苟且偷生,残喘活着,每个人看到我仿若看到瘟神一般,唯恐躲之不及,曾经那些巴结我,奉承我的人,此时却见了我都要颐指气使,此时无吴某人却是跟丧家之犬一般了。却没有想到,你还要去见我,这倒是让那些自称君子英雄之人羞愧不已,也让我吴某人感激不已,只是,你这么做,不怕天下人笑话与你么?”

吴佩孚说着,收起笑容,眼光一闪,看向杜海生。

“哈哈……”

却没有想到,杜海生听他一番感慨,也是爽朗一笑,道:“我杜某人做事,向来洒脱,无拘无束,我若不想做,即便是别人八抬大轿前来邀请,自然也不回去,枪口指着脑袋,还是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