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 (第1/4页)

,可一旦说话,立马就回归了本质。

这家伙再怎么装,话语中的脾性却还是透着,根本无法完全这遮掩。

不过,不管怎样,但凡杜海生和他们两聊天的时候,他都会将民国当前的政局情况及其他问题作为考题,然后询问这些家伙。

无论谁对谁错,还是观点不同,杜海生都允许他们讲话讲完,哪怕是自己实在不够他们的观点,认为这些人的观点太过肤浅,偏颇,但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哪怕是对方说出的话他再无法苟同,也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只要别当着面骂自己的祖宗十八代就行。

张勋想了想,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静观其变,蒋某人、张宗昌和阎锡山、石友三的讨伐军闹的越凶,打的越激烈,咱们从中获得的利益也就会越大。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两人打的难分伯仲,决定胜负之际,咱们宣布介入双方之战事,老大,获得最大利益的不还是咱们么?”

杜海生听完,淡然一笑,不置可否的道:“呵呵,张勋,你的想法不错,不过太过理想化了,其中很多问题和困难都没有提到。”

见段天虎和张勋以及刘雪都是一副疑惑的样子,杜海生站了起来,手中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点着道:“你们且看这里,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都有交界之处,相距并不远,张勋所说的孙殿芳之军队沿毫州,淮北、徐州、连云港一线运作,最后将陈调元所部呈扇字型进行包围,同时,山东张宗昌之部队和阎锡山达成了某种协议,最后开始反蒋,假设你所说的前提成立,那么张宗昌之部队的战斗力本身就值得怀疑,而陈调元的第三路军原本就是一个预备军团,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刚成立不久,但陈调元此人熟读兵法,他能看不出你所想的其中意图么?”

张勋没有说话,很是认真的点点头,继续聆听着杜海生的话。

杜海生见众人没有反应的意见,随后又道:“现如今,陈调元第三路军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这十万大军中,真正有过战争经验,堪堪能够胜任战事的也不过十之四五,不要说对付阎锡山和石友三的精锐之师,只怕真正和张宗昌的山东方面军发生冲突的话,都无法保证能够取得胜利,你们看,这里……”

说着,杜海生将指挥棒点在了山东境内,道:“你们看这里,陈调元所调遣部队虽然在山东境内,但在济南驻守的也不过两万左右的兵力,不过一个师的编制,在济南也仅仅是投入了一万人,即便加上在山东其他地方投入的兵力,也不过四万五千人左右,还不到他所部兵力一半,而剩余的五万多兵力,全都集中在鱼台、滕州、微山、枣庄等地,陈调元这家伙,并非是个善茬,老蒋当他愚蠢,明着是要让他的第三路军协助山东张宗昌之防务,实则是想通过战斗来打击削减陈调元这种地方军阀的势力,然后再想办法削弱其军权,最后达到自己掌控所有军队的目的。”

“莫非,这陈调元就看不出么?”

杜海生所言甚是,张勋和段天虎等人听着,也是一副痴迷的不住点头,最后问道。

“聪明如陈调元,又怎能看不出蒋某人的这种小小伎俩。”,杜海生淡然一笑,道:“不过,现在陈调元也是骑虎难下,之前,蒋某人以刘峙要去河南新郑、许昌一线,对冯玉祥之大军进行对战的名义让陈调元从山东枣庄境内撤入了徐州,而现在,南边,乃是南京蒋某人所控制下的江苏,北边,张宗昌所控制之山东,西边,孙殿芳和安徽守军激战正酣,而郑大章之骑兵在江苏境内更是大搞破坏,依靠骑兵机动之优势,屡屡得手,对国民政府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陈调元现在能去的地方根本不多,现实逼迫之下,他不得不选择妥协。”

“嘿嘿,老大,你说陈调元这小子也真够倒霉的,不过,这小子也真是牛啊,硬生生敢拉着自己好不容易凑起来的部队直接去了狼窝之中,只怕最后一个不好,连块骨头都无法剩下,而现在,蒋某人又彻底和阎锡山、石友三闹翻,这陈调元,此时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啊。”

段天虎神秘一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道。

杜海生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很是神秘的道:“是啊,不过陈调元自由他的过人之处,我刚才所指之地,你们看,鱼台、滕州、微山、枣庄,这四个地方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距离枣庄火车站和津浦线都是很近,一旦山东境内发生任何事情,他便可以从容的收拢军队在短时间内从山东撤回江苏境内,而若是形成军队败退的迹象,即便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老蒋知道不过是陈调元所布下的一个局,也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