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慧,这是佛教的慧学。因此,些须小事情决不可小觑。

延藏恍然大悟,一来少林便看到很多法师的禅房中挂着“戒定慧”三个字,猜想一定是有了高修为才可以接触到的。这回听师父一讲,原来这么高深的道理竟存在于这样简单的事情中,真是一叶一菩提!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开悟了,从此便非常认真地从事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干便是好几年。延藏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清静的生活,能够天天在师父鞍前马后,真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他甚至想一生就这样跟在师父身边。

不久后,师父的一个决定打破了他这种安逸的生活——送他去闽南佛学院读书。延藏起初不想去,后来师父说,你老跟在我一个人身边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多参访一些名山古刹,多接触一些高僧大德,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修为。延藏含泪离开了大师,南下了。他学习非常认真,也很注意和法师们交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闽南佛学院不到一年,让人钦佩的院长妙湛大师便圆寂了,伴随着妙湛大师的圆寂,延藏带着妙湛大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的临终教诲,怅然之间返回师父身边。

延藏觉得这次南行让自己的心沉寂了很多。他依然呆在师父身边,可是,他对师父的理解和体悟却在不觉中加深了许多。

少林寺寺大名显,很多人都想来拜会永信大师。可是大师不可能会见那么多信众,有些游客来了见不到大师,难免生出些怨气,这时候,他总是淡淡地说,随缘吧,至少是我做得确实不够嘛。这让延藏看到了大师的宽容。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又是武术圣地,可是很多人只知道后者,不知道前者。大师却从来不去辩解,他居然运用武学的方便法门和千年历史文化沉浮,结合对于禅心佛法的领悟,对照经律论三藏,从而对少林武术的结构和理性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提出了“武术禅”来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恰好暗含了中国禅宗中的动静等观、寓禅于武的不二法门。而且身体力行,拳不离手,无一日间断。延藏爱看师父习武,师父身体比较 。 想看书来重,可是习练起武来如生了翅膀,灵活异常。这让延藏看到了师父的大般若。

延藏经常陪大师出门,走在路上碰到饭点儿,大师总是简单应付。这让他很是不理解,便对方丈说:“师父,您是堂堂少林寺方丈,为了脸面,出门怎么也得弄几个像样的素菜呀!”可大师却说:“简单点儿吧,简单点儿好。”有回,他看见方丈在灯下补自己的破袜子,而且上面已经有了好几个补丁!延藏便劝大师说:“师父,您把这破袜子扔了吧,要不徒弟给您这就给您买去。”可大师却以自己体胖脚大不好买袜子为名多次拒绝。延藏在不理解中体悟到大师的节俭。

某年五月,永信大师的母亲做一个手术。那几天,师父特别忙,因为正好赶上浴佛节,各地信徒老友都来看师父,大师便忙于法务,没能抽时间去看母亲。延藏知道这事儿,心里觉得师父做得很那个,出家人是要上报四重恩的,自己的亲妈来做手术,他怎么也不去看望?就这样忙了一个礼拜,师父没能去看望,后来一打听,她已经做完手术回家了。延藏心直口快,说,师父你也太那个了!大师说,母亲是个虔诚的居士,我相信她会理解我的。延藏连连点头,可心里还是不能回过味儿来。不久,延藏的父亲来了少林寺,师父反而比延藏都尽心,拿出三天时间来陪着到处看,谈笑风生。延藏的父亲此次少林之行原本是要叫延藏回家的,通过和大师三天的相处,竟然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临别时对延藏说,起先我认为人的生命只是在呼吸之间的,当我和永信大师交往之后,我觉得,生命不仅仅在呼吸之间,而是在念念相续之间。我这一生把你交给他,我非常放心,你在这里跟着师父比你回到家中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会更大。前后两件事的对比让延藏对大师充满了感激。不仅仅是师父的人格魅力帮他化解了来自亲情上的痛却,同时给了他在信仰的世界中得到升华的力量。这让延藏又看到了师父的仁慈之心和取舍之道。

慢慢地,延藏更加理解了,当和尚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而是积极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中国佛学院在各大寺院招生,师父毫不迟疑地推荐延藏去参加考试,延藏不负众望,一举成功。走的那一天,师父给了六百元钱,鼓励他好好读书,并说,我当年只上了僧伽培训班,后来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时间深造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去北京这个大都市好好体会、好好修行。那里和咱这深山中肯定是两个样子。

延藏走的时候很矛盾,他不想离开大师一天,他害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