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他说去年去丽江玩,也认识了个深圳姐姐,那个深圳姐姐不像我这么霸道,还帮他洗过衣服呢。我听着这话,把嘴都撇到耳根子上去了,指着自己的鼻尖说你也不问问你这个深圳姐姐……我的籍贯,北京啊,你在北京发过让你女朋友给你洗衣服的梦吗,如果她也是北京人的话。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也就是说,深圳女人的寻常属性,比如贤不贤惠啦,漂不漂亮啦,还得回到她们原始来处,因为是第一代移民,她们身上都带着深深的故乡烙印,而不能照常规作为一个城市女人的共性来研究。告别时候,经过对两个深圳姐姐的抽样接触得到的一知半解印象,把贤惠和不贤惠的两个深圳姐姐分在了同一组。

北京小弟弟说你们深圳女人都一样。我说什么样啊,他说,就是老大不小不结婚,或者离婚,奋发图强,自强不息,自己买车供楼呗。

这样分组就靠谱了。可惜他抽的样太单一了,只分出一个组来,如果在调查学上就属于无效问卷。深圳女人中的确有很多独立自主,或者不得不独立自主的女人。应该说深圳从两个方面给了这样的女人以滋生土壤。一方面是机会。如果你的资质、你的运气、你的勤力度允许,深圳像给了众多男人以梦想成真的机会一样,也较早地把相应多的独立成荫的机会给了女人。你打开这座城市的报纸杂志,上面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就是一个因自信和成功而美丽的女人的故事。〃较早〃的概念非常重要,其实在内地,这样的机会之门也越来越多地向女人敞开,但是深圳占了先机,这样,她们就赢得了时间,在全国女同胞面前,显得腰杆硬一些,即便她们没有或者失去了爱情,同时没有家庭的庇护,她们看起来活得也还不赖,至少没有首如飞蓬。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这座城市里的男人的成全喽。你要是报章杂志上铺天盖地都是的口述实录的追捧者,就知道这样的故事就更多了。在那些雷同的絮叨之下,很多真正意义的女强人在里面站起来了,她们或者得到了男人的帮助,或者得到了男人的抛弃,总之她们踩着男人的肩膀站了起来。表面上看都是独立自主的结局,其实常常驱动力量来自相反的方向。

其他的女人呢,就是北京弟弟没有问卷调查到的,这个群体应该占深圳女人绝大多数,即正常的大多数。就像深圳这个城市越来越淡化奇迹属性,日趋成为一座市民的生活的城市一样,过着正常生活的深圳女人占绝大多数。她们有条件相当的男朋友,或者有老公孩子,打一份工。心态很淡泊,升不升职都可以,钱多钱少过得都自成一统。她们的心思有五花八门的寄放地方,家啦,孩子啦,男人啦,这些是正常的。她们的一些人还因为经济的保证,派生出很多烧银子的爱好来,旅行啦,摄影啦,登山啦,玩玉啦,追逐名车名表名衫啦;甚至像男人照顾女人一样,照顾着一个有恋母或者恋姨情结的男人啦,这些事都日趋男女一样了。但是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男人的爱好纯粹一些,爱好就是爱好,但是女人就比较和感情相关,她喜欢什么,多半和背后的男人有关,为了如影相随,上山下海的女人比较多。也就是说,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的社会,无论女人的独立度有多高,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趾高气扬,女人天生还是感情动物,她们心理上对感情,也就是对男人的依附,从来没有减弱过。深圳女人把自己冶炼得再中性,她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她们随时准备为从天而降的缠绵感情放弃自我,也就是为爱情而豁出去的力量,就像石头缝里生出来的苔藓,谦卑而蓬勃,永不消失。

当然还有些奇女子,你一眼在人群中是找不到这些女子的,她们像朵朵昙花,突然绽放,突然归隐,全由着心性。这些女子聪慧、传奇、命运跌宕,生命力在跌宕中一点点变得绵长富有韧性。我当年当记者的时候,接触人多,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座城市的奇女子远远多过奇男子。正因为这样,这座城市中女人的被珍爱度非常之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甚至无论是美貌还是才情都不能得到易碎品〃轻拿轻放不能倒置〃的基本搬运待遇。因为珍爱不仅仅需要悲悯和柔情,还需要智慧和胸怀。

这座城市的男人得到太容易,来不及学会珍惜。打个比方吧。南疆通往红旗拉普达板的路上,有个羊脂玉矿。没有开采的时候,外乡人常常花三百块钱就能买到一块市面上可以卖到天文数字的玉石。这个前提是,买的和卖的都不大懂行。有一方懂,也没有三百块这个价。如果你是一个玉石行家,你忍心嘛,为一块无价之宝仅仅付出三百块钱,毫无尊重,算什么行家。当然这是当初,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就揣着砖头一样的钱去吧,弄不好还买了假的回来。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