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一听电话铃声响起,余贤即刻蹦上床,将手机拿起。

果不其然,屏幕上显示的来电者正是他所期待的李玲。

“喂,玲姐?《那些年》档期定了吗?”余贤一接通电话便主动出击,迫不及待想要获得问题的答案。

“嘿,小咸鱼你这嘴快的,连让我卖关子的机会都不给哈?”电话另一头传来李玲故作气愤的声音。

“哈哈,那是必须的!我好歹是写网文发家诶,别的不该说,套路什么的,没几个能拼过我!”

“切!”李玲不禁抽动两下嘴角。

“玲姐,老实交代……呸,告诉我吧,我已经等不及了!”余贤生怕李玲玩性一来,转而故意吊他胃口,马上改口卖乖。

“你啊……诶!”李玲哭笑不得地叹一口气,“台省这边将是六月一号上映,大陆那边也出来了,定档在七月一号,暑期档上映。”

第二百四十六章 劳动节档期来袭

四月下旬,《那些年》小说版印刷完毕,在台省各大书店中热卖。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书籍阅读群众的确占据读者的主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体书读者势微。尤其是台省这边,实体书市场一直占据文学鳌头。

《那些年》起初由余贤上传网络,已经引起一阵热议。再加上近期余贤将《那些年》的同名主题曲上传华夏各个知名音乐平台,慕名而来购买《那些年》小说的人数不胜数。

小说版发售当天,光是台省便卖出了五万册。当然,这还没算上网购预定的那份。买书的有当初在网上看过,特意购买来珍藏的,也有跟随热潮,跟风而来欲试读一番的。不论是因何而来,那一天,台省的各大书店都被围堵得水泄不通。从大陆过来游玩的群众,不知道的还以为又出什么事了。

网络书籍卖出版权最多的便是繁体版权,而这繁体版权几乎都直指一个地方台省。也就是说,是台省的出版社看中的作品。

余贤的三本网文作品也都将繁体版权卖出。

早在《那些年》小说发售前两天,新一批的《星辰变》印发出来,两本火书同台共舞,把余贤的知名度炒得老高。

距离《那些年》在台省上映还有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余贤以及李玲等人则早早开始关注起台省这边的电影档期。

电影这玩意,预测票方时是要瞻前顾后的。通俗一点就是说票房会因为与这部影片同期上映的电影、之前或之后上映的影片相关。

一般来说,电影上映一个月左右便会下线。如果有特殊情况,或者说影片热卖势头不止,可能会延长密匙时效,也就是延后电影下线时间。

也就是说,《那些年》在六月一日上映,不出问题正常放映一个月,也就是六月末下线。与《那些年》同台竞技的将会是从五月到六月末上线的电影。

同样时间放映的电影,定然会有冲突、比较。如果同期好片成群,或者同类影片扎堆,那么影片的竞争会相当激烈,实力不济,或者宣传不足的极有可能被竞争者碾压。流失上座率之外,还有可能会被提前撤档。这对一部影片的票房将是致命的。

六月,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因为前有劳动节档期,后有暑期档。观影人群大多也是假期来影院观影,瞄准这点的老江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特性,因此,劳动节档期和暑期档影片扎堆呈现。

五月初到五月下旬有《大闹天宫》、《青蛇转》、《笑傲江湖》等十余部华夏影星云集的电影,此外,还有很多中低成本的情感类都市背景电影。

当然,每个档期几乎都少不了备受期待的好莱坞电影,《立方体》、《碟中谍》等七步电影早在上映前好几个便饱受热议。

对比之下,六月上映的电影数量寒酸太多。

但是数量寒酸并不代表余贤可以放心,六月中上映的电影有:《我们都是坏孩子》、《堕胎那年》……等等,其中青春类影片居多,也就是说,《那些年》将和同类电影大撞车。

余贤一一将这些电影的预告片找出并观看一遍,还好,没有喜剧类型的。显然,喜剧电视剧是没有争议的火爆了,但是电影方面,业内还处于观望状态,想让余贤这个不断蹦的新人导演试试水。正好,这对于《那些年》来说也算是个不错的优势。

这些数据都只是关于台省的院线,至于大陆那边,就是另一种现象了。

《那些年》在大陆是七月一日,即暑期档上映。

与之同期的,有星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