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目录

第一章 孝宗托孤 1

第二章 游龙天子玩天下 4

第三章 藩王之乱 33

第四章 惨酷的明宫 59

第五章 佳丽悲歌 87

第六章 明廷的内忧外患 113

第七章 穆宗的宫闱秘事 130

第八章 万历年间事 139

第九章 明宫几大疑案 167

第十章 六君子大冤案 199

第十一章 内忧四起 205

第十二章 乱世悲歌 228

第十三章 明廷失栋梁 257

第十四章 明朝末世 261

第十五章 大明亡国 286

第十六章 乱世惨相 310

第十七章 南明王朝 329

第十八章 波澜壮阔大明三百年 341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孝宗临死前,其言可感亦可怜,然而他寄予厚望的太子能不负他吗……

正德帝一登基,就大行封赏内监刘瑾……

■ 末日帝王语

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孝宗忽然圣躬不豫,眼看日渐沉重,这位十八年来一直勤政爱民的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的皇帝一直皇嗣不广,只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就是一直两人恩爱情深的张皇后所出,如今戴妃所生的次子被封为蔚王的朱厚炜已派往封地,身边只剩下一个长子,也就是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今年十五岁,既是中宫所出,又已成为皇帝身边的独子,谁不视如稀世奇珍?母亲张皇后的溺爱自然不在话下,而他的皇帝父亲则想到自己从小有如孤儿孽子的那种凄凉凌辱的童年生活,他要将自己的缺憾,在儿子身上弥补,所以明知纵容为非,却无法自制,也同样和张皇后一样地溺爱不明。

如今大限将临,孝宗皇帝想到太子朱厚照是个特等纨绔双料顽童,难膺重任,不禁非常后悔平时的失于教导,然而已经太晚了,他唯一的希望,只有寄托于顾命的大臣,愿他们能好好地辅佐。

于是大学士李东阳、尚书谢迁、少帅刘健等奉召来到了乾清宫的榻前,孝宗垂泪面谕道:“朕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已三十六岁,不意一病不起,恐怕得与诸先生辈长别了。”

刘健真诚却勉强地跪在榻下叩首安慰道:“陛下万寿无疆,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他这样说,心里明白得很,知道这不过是自慰之谈自欺之说,皇帝的死期已在眼前了。

孝宗闻言叹息道:“生死有命,岂能强拖延,况且朕病已入膏肓,看来是不能好的了。诸先生一直辅助朕躬,朕意是深深感谢的,今日与诸先生诀别,有一言相托,众卿皆朝廷股肱之臣,希望能为朕善辅太子。”说到这儿,他已虚弱不堪了,只好略作休息,然后又努力握着阁老刘健的手说,“朕蒙皇考厚恩,选张氏为皇后,生子厚照,立为皇储,今已十五岁了,尚未选婚,社稷事重,可即令礼部举行。”

刘健等人唯唯应命,孝宗又环顾内臣说:“诸卿请受遗旨。”于是太监陈宽扶案,李璋捧笔砚,戴义就前书草,无非是大统相传,应由太子嗣位等语。书毕,呈孝宗亲览。

孝宗看过以后,又命人将遗诏交给了各位重权在握的阁臣,然后又对刘健等说道:“知子莫若父。东宫天质很是聪颖,但是年纪太轻,又加上他本性好玩好享受,诸位先生一定要辅之以正道,才能有望让他成为一代明君。这样,朕死亦瞑目了。”

刘健等又痛哭着叩首道:“臣等敢不尽力。”

孝宗欣慰又担忧地点点头,然后喘息了一阵子,才说出话来,命人宣召东宫来。

■ 正德帝登基

不一会儿太子朱厚照就来了,见了孝宗病态憔悴,到底父子天性相关,不由得泪落纷纷,跪伏在榻前啼泣不起。

虚弱的孝宗指着刘健、谢迁、李东阳等,向太子说道:“诸先生忠心为国,将来须尽心受教,莫负朕意!皇儿,你今天就向诸先生叩个头儿。”太子听了,便对着谢迁等跪下叩拜,慌得三位大臣还礼不迭。孝宗令内监扶起谢迁等,并喘着气道:“诸先生犹世交父执,受他一礼又何妨呢?皇儿啊,你以后一定要信任和重用贤臣能人,切切!”李东阳等再次叩首道:“微臣受陛下厚恩,自当尽力以报。”

是夜孝宗驾崩,稍后由李东阳等扶太子朱厚照继位,他日后的庙号是武宗,也就那位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