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我母亲出生于地主家庭,有教养,见得多。从小的时候,她就跟我说破烂屋子出相公,新屋虽大肚里空,不要看小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做大事的人。所以我从小,无论是受人欺负,还是被人看不起,我心里都始终有这样一种感觉:“不是有钱就很伟大,不要看人小,我有长大的那一天。”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因为有这种感觉,所以我能够做到不自卑,并且我能够以一种大度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我母亲曾经跟我说:“好子不用多,好像月亮照大河。”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功,成为“好子”,那么就会有很大影响,一个地区、家族、民族都会很荣耀,就像“月亮照大河”,很光亮。

我的母亲在宝安,她病了30年,风湿关节炎,我对母亲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因为母亲是我永远尊重永远爱戴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不论我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再辛苦再艰难,我都会坚持去看她。很多人都被我对母亲的感情所感动,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母亲对我生命的意义。

我的母亲10年前躺在床上,眼看没得救了,我找所有在深圳的报纸上刊登“风湿关节炎”的广告,后来看到一则广告,当时我有一种感觉,这个人一定能救我母亲。可是,我按广告上的地址去找这个人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听人说他去了安徽,安徽那么大,我派了几个人去找他,找了十几天,终于把他找到了,他用一种古代的拔血治疗的方法,把母亲治好了。当时,如果不是我下这么大的决心,到那么远的地方,在希望很渺茫的情况下去找那个医生,我的母亲恐怕10年前就不在人世了。她在50岁的时候,关节炎就很严重了,整天痛,痛得抬不起头弯不下腰,就这样挺过了30年。

有的时候想到母亲生下我们六兄妹,把我们抚养成人,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

我深深地理解到没有父亲的煎熬,以及人们对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的鄙视。天地之间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已经扎根在我的心里了,但是我没有仇恨。这是因为我的母亲用她宽大的胸怀给了我爱,她让我去看未来,不要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因为现实的痛苦终会过去的,而将来是属于有志向的人的。

所以,在那种艰苦的岁月中,我体会到只有自己的母亲才能保护自己,没有母亲对我的爱,我就不会慢慢成长起来。她让我懂得一个人永远要以一颗大度的心去面对世界,要以德抱怨,要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重视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永远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不要骄傲;永远要做好事要问心无愧,而不要做坏事。对处于苦难的人要同情,不要落井下石,要宽厚,要有一颗助人的心。□

杨卓舒:我的高贵情感源于苦难的…

我有很多毛病,但所有我的朋友亲人都知道我是善良的,我的情感是高贵的,这是我的终生财富。我的高贵情感来源于我多灾多难的童年生活。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被双双打成右派,我因此被看成“黑五类”,我是看着自己的父母被批斗长大的,所以说我饱受权力的凌辱。好在我的父母是那种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能看到希望的人,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对我的文化教育和理想教育,这保证了我能够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并继承了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高贵情感。

我的苦难的过去曾经使我心中充满仇恨,但是我后来意识到,人的一生,只有靠“爱”去支撑,必须去爱别人,必须去付出,必须有理想,否则只能更加痛苦。

我从小饱受歧视,文化大革命前,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父亲是右派,各个方面都处于极端压抑和困苦的状态。我清楚地记得,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自己几乎完全处于逃学状态,因为饥寒,所以很小就得随大人一起劳动。

但与别人家的穷孩子不同,我的父亲有很多旧书,这使我很早就读到了很多书。虽然那个时候家里很穷,但经常有父亲的朋友到家里来讲《岳飞传》、讲《三侠五义》等,这些故事培养了我的英雄情结。

小学的五、六年级是我这一生最值得回忆的阶段。我父亲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是地主家的孩子,大学毕业,人非常聪明,这个有知识的人对我的父母说:“孩子都这么大了,别总是逃学、旷课了,还是回学校吧。”我到学校以后,老师给我封了一个“劳动委员”,接着又当上了“学习委员”,年幼的我找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至今不能忘怀。我想只有一个受过穷受过屈辱的人才能体会到我当时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感恩”的感觉,在我的情感世界中,我一直认为人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