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八哥评论:

消费是必要的,但没有节制的消费却是一种浪费。女孩们,看看自己空空的口袋,是否觉得明天美好的生活是一种奢望呢?

9。新新女孩的消费形式和价值观

我总结了一下,新新女孩的消费形式是多样的,大致有以下4点:

(1)兴趣消费。一年之中,塑料手表可能要买上五六只,但绝不是为了收藏。。 最好的txt下载网

(2)对新产品情有独钟。她们是都市流行信息的最执着的捕捉者。

(3)在专卖店和特色店之间奔走。百货店一般不去,因为那里没有她们需要的特别“感觉”。

(4)从不记账。花多少是多少,喜欢刷卡消费;她们的皮夹里往往备有信用卡、俱乐部卡、打折卡等等。

“新新女孩”之语言特征。习惯使用语言代码,如“美眉”之类;以及最新流行的口语、英文日常用语、卡通人物的语言。

“新新女孩”之价值观。通常表现为一种消费激情,却几乎看不到明确的价值取向。她们的触角往往点到即止,懒得追问更多的细节和意义。这一点与90年代的消费特征甚为吻合,即:占有它、消耗它,而不是解释它、保存它。在一切兜售激情的场所,她们不停地兑取着自己的精神营养液,过程中的兴奋与喜悦覆盖了兴奋或者喜悦本身的内涵。“重在参与”这句奥运口号似乎也是她们精神状态的写照。

只爱不言婚。也许“新新女孩”都过于年轻,正是嬉戏的好年龄,所以她们可以爱了又爱,把爱情只当作一次又一次的享受过程,连失恋都有一种使人生不单调的价值。

只爱一点点。“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爱情在她们看来也是如此。她们不惧怕朝令夕改,因为她们早就在心里打下了预防针:爱情,是易碎品,一次使用就足够了。“新新女孩”在爱情上的随遇而安,离理想主义越来越远了。

八哥评论:

观念铸就性格,思想创造潮流。新新女孩的观点恐怕是“前无古人”,不过会不会“后有来者”呢?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1。有点小资 。。

小资是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生活相对稳定,又爱玩点情调的人。情调这东西,只能意会,比如一个人经常莫名其妙就忧郁起来,然后要来点情调,听的时候发点感悟,这样的人多半就属于小资了。而80年代后女孩,现在是或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人。

下面听听一个名为“我是小资”者的自述: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有点自嘲地说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熔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我有点迟钝,就忙说,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的人。我明白了,我开始感慨这世界变化快。我记得以前高中学课文讲某某是个小资产阶级,就是讲他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达到无产阶级的高度。因此,分析课文的时候,我一听到哪个作者是小资产阶级作家,我就对他心存芥蒂,觉得他不够先进。

后来我就经常听到自我标榜有品味的青年男女对我说:我是个特别有小资情调的人。满脸的洋洋得意,那自豪感就如60年代说自己是贫农,80年代人说个体户。他们说的小资情调就是追求生活品质并要关注文化,一定要显得有文化。比如,他们可以经常谈一谈最新话剧或者画展,偶尔还可以冒出一句特别后现代的诗,说这些话时一定还要在语调里搀杂一点嘲弄的意味,弄得自己特有文化鉴赏能力的样子。

还有浪漫,小资的人最喜欢标榜自己的浪漫,是那种都市化和形式化的浪漫。比如说:“一起慢慢变老啊”,“隐居山林啊”,“出海漂浮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这样,所以就可以特别随便地说出来,说的时候满脸陶醉状……这时候最好还配有一点音乐,比如小资们最喜欢的肯尼·基的萨克斯风,然后他就可以说,这是他(或她)最喜欢的音乐了,因为特别有味道。

我发现面对小资的生活,我已经产生了无法抑制的亲和力,我想我肯定是马上就抛弃了高中课文的观念,我觉得小资的生活方式真的很不错,但是小资的名字多少有点和我的传统习惯不同,所以一直也就没标榜自己活得小资。

有一天,我把高中的语文课本翻出来,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