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主打工的佃户,又像是现在那些给私人老板打工的农民工,出了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还受着极大的剥削。戚烨知道自己遇到了一条老狐狸,但是这条狐狸比起自己来已经老了。戚烨相信,最终的较量中,获胜的还会是自己。

局长确实是把不少工作下放给了戚烨,但权力并没下放,而且,局长虽然年纪越来越老,但是也越来越精于世故,他通过身边那些比自己先退休的朋友,亲眼看到他们在当官和退下来后,截然不同的待遇,和曾经恭恭敬敬的属下很快改变的态度上知道,这年头的人都势利着呢,如果不趁现在手里还握着权力捞点实惠的,等退休以后那就什么特殊的享受都没有了。用局长的话来说,这手里的权力就像电影院的卖出来的票一样,过期作废。不过,在很久以前局长当模范标兵的时候,确实不是这样想的。

当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遭到侵袭之后他自己往往是不知道的,而且当社会的公平机制产生偏离的时候,人们的道德取向也会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所有的改变在他本人来说都是自然而然。局长那时候想的是怎么奉献怎么敬业,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听组织的安排。那里需要就往那里钉,现在懂了,那是叫傻。真是人生如梦啊,今日是而知昨日非,要是自己早点明白这些做官的真谛,也不会落于人后了。过去很多比自己资历浅的人不是发了大财,就是爬到了比自己高的位置。想起来,局长就会后悔。不过还好,现在,局长只有一个目的,就一心一意扶持他儿子的事业蒸蒸日上,他的儿子现在公安局刑警队担任队长。局长的希望是,将来他的儿子顺顺利利接他的班,坐上他今天这个位置。局长的潜意识中是否有通过儿子来保持他始终不愿放弃权力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个老党员是非常清楚我们党是从来不搞世袭制的,这是封建落后的思想,和党的先进性是格格不入的。局长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懂得了,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过,在局长年龄越来越大之后,似乎亲情慢慢代替了党性。对家人的关心,渐渐代替了原则。局长看出戚烨是个人才,局长是想让戚烨好好辅助他的儿子功成名就。决没有想过把权力将来交到戚烨的手上。

局长的儿子说起来也能给老爸争气,这个从警校毕业的年轻人工作能力是很强的,虽然有点跋扈和张扬,但和同样是有这一级干部做老爸的年轻人比较起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因为局长的关系,在公安局里他的势力和戚烨不相上下,所以,戚烨知道,自己要想真正坐上局长的宝座,必须要在刑警队里安插自己的亲信和这个年轻人抗衡,将来才能把握主动。开始的时候,戚烨看中的是卢国庆,但是,卢国庆显然并不能担此重任。而这个人将来要被戚烨委以重任的人,戚烨暗中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是清凉商务酒店的代理部长张岳。

戚烨为什么心里记恨着局长呢,因为当初戚烨刚调到清凉界总局的时候,局长就把几件棘手的案子撩给了人生地不熟的戚烨,一是考验他的工作能力,二是给他个下马威。老于世故的戚烨很清楚这之中的奥妙,他也知道,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果然,警校科班出身,而且本来已经坐到局长位置的戚烨也不是吃素的。因为案发地是在清凉镇,所以戚烨和卢国庆打上了交道。那时候,卢国庆已经是派出所所长了。卢国庆当时也并不坏,虽然工作方式粗暴点,但那时候属于拨乱反正,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后期,不太讲究法律法规,当时整过社会的情况都是这样。卢国庆是靠自己的大胆和拼命在基层拼打出来的干部,非常需要一个有背景的人作为靠山,来为自己撑腰,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然,在周围虎视眈眈的环伺下这个所长也是当不长的。而此时戚烨更是离不开卢国庆在下面帮他做实际工作。加上两人都有共同语言,于是一拍即合。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局长撂下来的几件案子卢国庆都是出了大力气的。其中还有两件就是卢国庆亲自替他办妥的。包括最为棘手的那件因为征地村干部侵吞补偿款项引发的纠纷,其中一个村民妇女找到村干部讲理,村干部工作方式粗暴,三句话没说上就把人打了,引起流产,差点闹出人命。这下激起了民愤,村民们包围乡政府,乡政府护短,事情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矛盾越积越深。于是有冤无处伸有话无处说的村民们所能想到的就是###,向中央反映情况。他们相信,中央是能够主持正义的。

清凉界有距北京不远的优势,所以村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上访。这下明显事情将要闹大,那时候的政策是能压就压,美其名曰把矛盾消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