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限,根本就管不过来。你抓得松了,挨上边尅;抓得紧了,哪些亡命之徒就和你过不去,甚至敢聚结起来,攻打县城,要了你的项上人头。再加上县里的官吏职员大部分是当地人,拖家带口,乡里乡亲,有些推不过去的人情面子,往往顾虑很多,干起事儿来,缩手缩脚,很不利索。

二、上不得台面的“官场秘笈”

记得我初到郓城县上任的前夕,一个官场朋友就送给我一句官场秘笈“无过就是功”。他告诫我说,官场的升迁黜降,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看政绩用人才;而是看你站没站错队,跟没跟错人,送没送够礼。你要是上边没人儿,手里没钱儿,只想凭踏踏实实干出点成绩来博取进步,那种事情也有,但概率很小。朋友又说: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比喻,常使用的碗儿先破碎,出头的椽子先烂掉。官场也是这样,什么时候都是有人干,有人看,有人一边在捣乱;干活多的人出错的几率也多,不干活的出错的几率就低,甚至于没有。所以说,人在官场上,看好自己门,管好份内事,扫好门前雪是第一要著。只要不出差错,把官当得四平八稳就行了。千万别想着非做出什么成绩不可!有人戏言说:靠薪水买得起房那是扯蛋;靠努力工作能升官那更是扯蛋;说高官们没外遇那也绝对是扯蛋。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也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三、我的为人与为官

我觉得朋友说得话很有道理!细想一下自己的为人,基本属于脸不厚,心不贪,手不长一类的品质。虽说身居七品,却不会鱼肉百姓,更不会横征暴敛,狮子大张口。坦率得讲,在正知县的官位上,想做到绝对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是不可能的。但我敢说,我也只是利用工作之便,占了那么一点点小便宜而已;更多的公私财物,我没有胆量去攫为己有;我怕事情犯了,自己被弄进去,反而得不偿失。正因为我心中有这种恻隐之心,仁慈之念。所以,我对治下的民众没有过多的盘剥,没有额外加重民众负担。不光如此,任职期间,我还算得上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于民间争田夺地,宅基纠纷,斗殴打架,我往往会辨清曲直,分出轻重方才给以决断。我感觉自己也就是作了些本职以内的事情,为老百姓办了些自己应该办的事,但老百姓就感觉满足了,就认为我是个好官了,都亲切而恭敬地喊我为“父母官”。

四、事情先从保护耕牛说起

尽管说我坚持低调为人,中庸为官,谨慎处事,但治下还是会发生一些让人感觉闹心的事儿。打个比方说:在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属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黄牛做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受到朝廷的严格法律保护的,都要逐头进行登记造册,严禁民间私自宰杀;就是病牛也必须呈报县里调查落实之后,才允许宰杀。谁若违反禁令,私自宰杀,被发现后是要判以重罪的。这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爱牛如命,自然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违反法律,宰杀耕牛。但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什么产品数量少了,价格就会昂贵起来,利润空间就会相对大许多倍。对于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来说,受到高额利润地驱使,就暗地里偷偷摸摸宰杀耕牛。他们常用得办法是:半夜里翻墙越院偷牛,运到隐蔽处宰杀,再通过“地下销售渠道”卖到酒馆饭店。

因为抓不到嫌疑犯,致使偷牛案件经常发生。上司对我进行过严厉批评,并严令我限期破案。我就组织全县警力,对私宰乱屠地违法行为进行过一次坚决打击,严惩了一批“黑屠户”和销赃户。但没想到,当天夜里,就在我的县衙前出现了满地的牛血牛毛和好几张血淋淋的牛皮。他们并且还把牛肉用麻纸包好,上面捆上写有“郓城优质牛肉”的大红标签,送到济州知府的府第,让我在州城里声名远播,丢人败兴。惹得上司又对我好一阵臭骂;还扣了我三个月的薪水和奖金。

这就更让我觉得“扫好门前雪,干好份内事,不要出差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从根本上管住私宰乱屠黄牛现象的发生,光凭县里衙役们的管理不行,得依靠乡村一级的头目“保正”来做工作。有句话叫作:村里的人(保正)是揣着清楚装糊涂,县里的人(衙役)是揣着胡涂装清楚。为什么?因为“保正”是本村里威望较高的人,大家一个村庄住着,东家生了一个小孩儿,西家死了一个老人之类的事情,谁也瞒不了谁,保正心里清清楚楚,就看他对不对县里说实话了。所以,要想搞好地方治安,必须依靠当地“保正”的支持。

五、托塔天王晁盖的盛名

就在郓城县东门外有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