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位于米诺斯(Minos)岛亚特兰山上的米洛斯学园,被移栽到此的许许多多的枫树包环围绕着,在深秋季节,飘落的枫叶总是能溢满校园每一个角落,而在这段时间,夹杂在绯色斑舞中的由青砖白石构成的米诺斯学园毫无疑问的成为岛上最美的存在。因此,衬映着这绝美无双的配角,也被人冠以“枫景学园”这样的名字。

和其他学校略有不同,枫景学园既不是什么所谓的私立或者公立学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中学或者大学,简单说来应该算是那种专门给那种上流社会的子弟们进行统一的英才教育的场所,当初在百年前建立的时候就是这样,到现在也没多大变化,只不过由于最近两任的校长更希望培养出一些“希望之星”类的人物,所以在那些名门望族之外,也会招收一些其他的学生。

枫景学园的学生大体上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为“日常部”的存在,而另一类则是相对应的“非日常部”。“日常部”的概念很好理解,这些指的就是那些从11…13岁左右入学,8年学业,除了在既定的假日或者因偶然因素产生的特殊状况可以休息的日子外每天都要在学园内进行学习的学生们。至于为什么入学年龄跨度要比普通学校来的大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英才教育”的开始时间因人而异或者是对于年龄跨度的问题不甚在乎导致的,更主要的是由于学园的老师们的数量并不是很充裕,所以招生的话一般都是三年一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能交得起这昂贵学费并放心让自己的掌上明珠们在这里一呆8年的父母们也不是非常多,再加上考虑到“适龄”这种东西,所以这三年一次也是希望整合下这种状况吧

对于“非日常部”,虽然建校就有过这种设定,据说是给那些不愿意让孩子们到“日常部”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可以选择自己选择课程或者选择时间来上课(当然选择后的确切结果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学校)然后由学校负责安排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课程。自然,这种选择需要花费更大的财力以及精力,照理说并不是非常合适的,不过,要是考虑到这样不仅能给予那些“贵族”们更高的“自由度”,还能让学校更效率的得到资金,却又是另一种双赢了。不过,时至今日,这个“非日常部”似乎有了点很微妙的变化。上文提过,近两任校长是很希望培养出“希望之星”的,所以学园有意的对有这种天赋的孩子们放宽了限制。换句话说,如果有些孩能子通过学园制定的“天赋认可”,就可以免除一大笔学费,成为这里的“非日常部”学生。

不过既然说到“希望之星”的问题,其实到更应该提一下学园中的一个类似于孤儿院般存在的地方——忒修斯之家。

名字很诡异,不过从某些方面来讲却又是有点深意的。忒修斯(Theseus),虽然说作为传说中的雅典王,希腊神话里伟大的英雄,做过不少被称为英雄事迹的事,不过想来最最出名的应该还是凭借一己之力深入就连设计者代达罗斯(Daedalus)估计都会晕头转向的米诺斯迷宫,并杀掉牛头人弥诺陶洛斯(Minotaur)解救其同胞而还的故事。因此,忒修斯之家,就是希望能培养出可以昂首走出米诺斯迷宫的忒修斯的存在;简单说来即是培养这些孩子们成为举世瞩目的优秀人才,合格的走出米诺斯岛。

如上文所说,忒修斯之家收养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成为孤儿的孩子,不过大都是些天赋异禀的。虽然不知道挑选的人的标准,不过从历年的资料看来,忒修斯之家出来的孩子们到最后基本上都能在世界上找到他们自己的立足之地,例如像举世闻名的诗人诗人“Erato”,舞蹈家“Terpsichore”,导演“Melpomene”等等。总之在很多领域的前沿都能见到出身于忒修斯之家的孩子,虽然因为某些原因(像是怕社会对忒修斯之家产生一种负面情绪之类)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承认自己的出身(他们一般只是说枫景学园毕业)罢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毕竟这个计划实行了不是非常长时间,且一般收养的孤儿都是6岁以下,所以现在的情况……怎么说呢,应该算的上平和或者是正常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来,所谓故事的组成碎片,一般都是那些从平淡涌出的那一丝丝波纹。

米诺斯岛海边的风

气候怡然的米诺斯岛是希腊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如各位所猜想的一样,它也算得是米诺斯文明的发源地,不过不同于如同“本家”地位的克里特岛,这个应该算是“旁系”的岛在那个时代实在也许实在是没有什么名气,就连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